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田野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41452
  • 作      者:
    祁进玉主编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前者在人们的观念中,不仅仅指的是一个地理区域,也往往包含着经济上的落差与文化上的差异。尽管我们都清楚,西部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立国的周秦汉唐至今令人自豪。公元10世纪以前,位于今中国西部的陕西和陇东曾长期是中国政治军事的核心地区,中国文明通过西部走向世界,西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但,历史充满跌荡起伏,今天中国的版图中,东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地区性的,但由于中国民族的分布格局中,少数民族多集中在西部。—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所界定的范围,与传统概念中的“西部”有一定的出人,不仅五个民族自治区均在其中,而且还囊括了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湖北省恩施、湖南省湘西两个苗族土家族自治州。这就加重了西部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色彩。
展开
精彩书摘

  土族村落的空问的结构与象征我们在每一个村落居住时,都会首先登上一座较高的山俯瞰全村的景色互助地区的土族村落多分布于山间盆地,村落之间有明显界限,当地人说起本村多指自然村而不是行政村而在我们调查居住的几个村落中,居住在浅山和脑山地带的五十和丹麻镇与居住在低山丘陵地带的靠近县城的东沟乡体现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景观也不尽相同。
  伊利亚德根据宗教经验的圣俗对立,认为空间具有神圣和凡俗两种对立模式
  对宗教人而言,空间非同质性“圣显”建设了人与众神可以交流的场域,这样的圣地,是有意义的空间如庙宇、神山、圣湖。记得土观村的李老师在和我们散步的时候问过我们对村周围的山,有什么看方法,他感慨到每一座山在他心中的意义都是不同的。
  以桦林村为例,村周围是大大小小的山,例如村中的那座山叫作桦林加日,被视为神山,妇女不可以上,山下有白塔土族地区许多山都有名字和性别,村西北的山叫寺豁敦(音译),性别为男性,村南偏东的山叫佛洛什子,性别是女性古代的劳动分工规则给中国人的思维提供了秩序规则巴扎、东和、东沟乡结合处的龙王山(土语赤列布)海拔4242米,被土族人民视为神山土族对日、月和山川和河流都十分崇敬,除了下文将论述过太阳生日、拜月亮的仪式,土族对水也十分珍视,忌向水中撒尿,视泉眼为神圣的地方
  图齐在《西藏的宗教》中分析了人类和房宅的保护,家宅更新着和代表着原始的宇宙起源活动,在家宅中,防御工程体系归纳为建筑的两种附属物:阳神与阴神,都参与了家宅以及居住在内的家庭的保护。灶神也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与他认为西藏人表达了认为家宅是一个小宇宙的感情,认为它是一个安全的住处
  空间则相反,到处都有无数神灵聚集和藏身。
  土族每户住在一个叫作庄廓的空间里,每户房屋外圈都有泥土(现多用砖)垒砌的四方外墙,形成庄廓围住四方形的庭院,很有安全感,体现农业民族定居的安稳和保守,但门的朝向并不统一,主要依靠地形和建宅时风水的选择土族民房多木结构,交接部用榫头,多精细雕花,刷黄色漆,极具艺术性,有些两层的民居第二层(也)一般不住人,而作为佛堂或仓库一般一个村子只有几个大家族,同家族同姓的人会聚居在一片,一般兄弟分家,小儿子会随父母同住,这可能是过去游牧时代留下的习俗。建筑也有体现伦理的功能,土族十分重视住宅,体现农业定居民族对安定生活的重视,建宅被视为一个家族的大事
  土族村庄的名称,有以姓氏关系、著名寺院命名,更多以地理特征命名,也有以山口命名,各村的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规律是,土族的居住空间设置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院子中立有高高的嘛尼杆,有些院中央垒起很高的花坛被视为神圣,土族人喜欢种牡丹花角落会有镇邪的白石,这种白石信仰同时也是羌族屋顶空问的突出特征在藏区农耕文化有农牧结合、农事与自然环境相配合等特征这与互助土族的农耕类型不同,但共同特点有动土请神、有祈愿丰收的仪式等共同特点。农业人口的居住依靠山坡建房,体现藏族的空间意识,其农业区的土房也与土、汉不同。
  即使是没有佛堂的家庭,屋子的正堂也会摆有宗教领袖的挂像,通常是十世班禅,许多家庭还有共和国政治领袖的画像,还有一些神位,一般为财神,而在厨房则有灶君神位,在大门口则贴着尉迟恭和秦叔宝画像的门神,土族还贴春联总体来讲住屋保留了兼职或专职的信仰空间,以供家庭成员从事宗教活动在土族地区三个村落居住的感受是安定而美好的,就像土族婚礼时所拜的“各路诸神”一样,他们是那样和谐地居住在这样一个文化空间中,在不同的层次和功能上保护着土族地方。
  ……

展开
目录
论《法典明镜》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经略青海之嚆矢经世致用之力作
——读周希武《玉树调查记》
论安多藏区贵德珍珠寺及其“六月沐浴”民俗
“肃南的节日”
——一种剧场国家气质的展演
互助土族村落中时空观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论藏传佛教在市场经济中实践佛教理想的努力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格桑旅社为例-
从武威城市格局看河西走廊历史地位的变迁
从1953年“兰州会议”看阿克塞的建县
华锐藏族传统婚礼中礼物交换物的文化内涵
——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为例
互助土族婚俗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基于三个村子的实地调查
从“青稞”到“树苗”
——一个华锐藏区村落的生计文化变迁
青海藏族乡民族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为个案
西北民族走廊研究:田野与实践
西北小吃清真拉面县域经济
——以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为例
民族混居农村藏族外出务工者的特点分析
——以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尔尕昂村为例
青海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从事“拉面经济”现象探析
——以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下拉边村为例
四川省康定县炉城镇多元宗教和谐并存成因探析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