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颠覆历史常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08519
  • 作      者:
    陈明远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明远,1944年生,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兼北京语言学院教师(已退休),现住北京市。1959-1963年在上海同济及科大学习,毕业后在北京中国科学院从事“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数理语言学”的研究工作。1963-1966年在职同时,在清华大学自控系进修信息科学,在北京大学进修语言学、心理学。多年间,随周有光师进修“比较文字学”,随宗白华师进修“美学、哲学(心理学)”,随王了一师进修“音韵学、汉语诗律学”,随朱德熙师进修“结构主义语言学”。1974年开始参加“7481程”,随王选先生从事中文信息处理的研制任务,并著有《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后于l981年正式出版)。80年代中期以后,在北京语言学院兼任“对外汉语教学”讲师,讲授“现代中国生活状况”、“中西文化比较”等,主编我国第一套“中国话听力”音像教材4册,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中英对照本(附音盘),全世界发行。2006年开设“陈明远博客”。
展开
内容介绍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颠覆历史常识》就是通过多元化、多学科协同研究,对于过去几个基本历史观点进行质疑,并在前人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1)对于l900年梁启超提出的“四大文明古国”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人类文明五摇篮(或发源地)”的观点;
  (2)对于西方考古学界“史前考古三分期说”进行质疑,并提出“在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的观点;
  (3)对于严复、陈独秀等关于“封建制、封建主义”的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秦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皇权专制时期而不可称为封建时期”、“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反专制’而不是‘反封建’、近几十年来所谓‘封建主义’实质上是皇权专制主义和宗法专制主义”的观点;
  (4)对于目前通行的世界历史教科书的撰写模式,提出还有一种新的写法,即从总体综合与局部分析比较相结合的角度,全球文明史的全面共时比较与历时进展互容互补的写法。
展开
精彩书评
  质疑是好的。“学问、学问,学中要问”,就是学业上必然也必须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再一步步深入解决疑问,学业才能有进步,文化才能有发展、有突破、有创新。对于古代文明史的知识提出质疑,引起讨论,是好事情。
  世界文明的历史,跟“比较文字学”的关系很密切。希望大家来普及世界文明史和比较文字学的知识,不断学习、不断质疑、不断讨论,发掘真相、探求真理。
  ——周有光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未得到世界公认
  再有,从严格的学术角度看来,这“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更加不妥当,学理上逻辑上都难以成立,因此,在现代国际学术界得不到公认。
  我多年以来查阅了一些权威的世界历史著作,如乔·韦尔斯著《世界史纲》、汤因比著《历史研究》、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爱德华.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都找不到“四大文明古国”的正式说法。看来这种说法只在我国以及一些华侨地区(或者说汉字圈)里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历史学界的公认。
  在18世纪黑格尔和伏尔泰的时代,欧洲学者们接受了耶稣会传教士译述的“中国文明从伏羲氏开始有六千年”的嚎咙观念。而在黑格尔《历史哲学》第一篇“中国”有两处说到中国古代史的开端:(一)他们(中国)的历史追溯到极古,是以伏羲氏为文化的传播者、开化中国的鼻祖。据说他生存在基督前的第29世纪;(二)中国的典籍《书经》叙事是从唐尧的时代开始的,它的时代在基督前2357年“。但黑格尔同时指出:“中国的史家把神话和史前的故事也都算作完全的历史”,他对此并不以为然。
  然而到近代历史学发展为一门科学、建立在考古研究基础上以后,认识到实际上古代中国的华夏文明史比西亚、北非和爱琴海地区都要晚些,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古中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从殷商(公元前1600年起)开始,并且传说中的“夏朝”今尚未得到确凿的考古史料证实。即使按照我国学者的主流说法,从传说中的“夏朝”约建立于公元前2000年)算起,中华文明史并没有“上下五千年”而充其量最多只有4000年。
  ……
展开
目录

序一 历史学的生命在于真相和真知
序二 为何质疑“常识”?
自序 历史现象是死的。历史科学是活的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不妥当
何谓“古”
何谓“国”,有多少“古国”?
何谓“中国”
国名、地区有混淆
从未得到世界公认
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观点如何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从何而来?
梁启超长诗《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梁启超宣扬“亚洲中心主义”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何时定型
国内学术界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古代文明多元化”的观点国际学术界的看法
斯宾格勒的文明史观
汤因比《历史研究》的观点
现代历史和考古研究的启示
可称为“文明古国”的现存国家
希腊
土耳其
巴基斯坦
叙利亚
伊拉克
伊朗
黎巴嫩
以色列
谈“开化”的历史进程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
应该解除“东西方”文明对峙心理
破除欧洲中心论
对于世界文明的初步看法
以“五大文明摇篮”的提法代替“四大文明古国”
初步的结论
从史前文化到文明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
“文化”(Culture)的词源
“文明”(Civilization)的词源
“学术研究中”文明与“文化”的不同定义
人类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
现代历史考古学和人类学对于文明起源的认识
史前考古学基础:三分期学说及其修正
“农业革命时期”应称为“陶器时代”
人类文化学对于文明起源的认识及其修正
野蛮时代相应于“陶器时代”
什么叫做“史前”?
青铜器时代哪些文化遗迹不能算作“文明”?
欧洲古老的岩洞壁画
难以解释的远古巨石阵
太平洋区域及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刻
良渚文化遗址
……
我们怎样认识古代文明史?
修正“史前三分期学说”
质疑“封建制、封建主义”
后记 世界文明史的另一种写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