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葬俗,十分铺张浪费;既有衣衾棺椁的大量物资消耗,又停柩择期,旷时废业,只有富豪和官僚人家才能办到,那是不待说的。
至于皇室和显贵大臣的墓葬制度就更不同了。《嘉靖宁夏新志》卷二在李王墓条下说:“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宋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据《宋史·夏国传上》所载,从继迁起经德明、元吴、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祐到安全,这九个皇帝的坟墓分别命名为:裕、嘉、泰、安、献、显、寿、庄、康等陵。前几年在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西夏陵区进行了部分发掘清理,由已发掘的陵墓的形制规模和残存文物来看,基本是效法唐、宋两朝封建陵墓制度的。西夏经济力量远远不及唐、宋,但在建造布局上仍然显示做皇帝的威势派头,企图给人以“至高无上”的印象和观感;而准许进入陵区陪葬的重臣显宦,又各依其官位等级而建立形质有所差别的陵墓,这是寓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意义和作用的。因此西夏统治者袭用了有利于提高君权的汉族封建陵墓制度,自然也就放弃党项旧俗的火葬办法,这是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一切都要打上阶级烙印的例证。《西夏书事》卷七记载:李继迁在进行反宋战争期间,“寻葬其祖于红石峡,障水北流,凿石为穴。既葬,引水其上,后人莫知其处”。这种奇特的葬法,汉族没有过,也不会是党项的风俗。西藏人虽行水葬,那是把尸体抛投水流,而不是“凿石为穴”,意在深藏。李继迁是谲诈多智、玩弄权术的人物。他这样埋葬祖坟,恐有如曹操布置七十二疑冢的用意罢。
西夏统治阶级不满意火葬的简陋,而大搞奢侈壮丽的陵墓制度,这是他们掌握了国家权力,通过剥削积累了财富,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改行墓葬制度。但广大劳动人民却是非常贫困的,所以他们还是继续奉行火葬旧俗。
西夏社会聚族而居,宋人称之日部落,这是地域关系已取代较早党项进入内地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社会组织,尽管部落的外壳形式未变,实质上构成社会基本单位的已是乡村公社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