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远征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30014
  • 作      者:
    云南卫视《经典人文地理》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70年来中国人从未如此接近真相!
    亲历者口述+学者评述+情境还原+背景细解+百幅珍藏图片,破解诸多疑问:骄傲自负的丘吉尔,为何求助于中国;凶险之地,仓促应战的中国远征军命运又将如何;中美英日四国围绕滇缅战役如何周旋;一场胜算在握的奇袭战,为何瞬间演变成了残酷的绞肉战;唯一一名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披露怎样的喋血之夜;九旬老兵重访松山,将唤醒怎样的恐怖画面……
    著名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倾情作序,二战史专家马骏教授、关爱老兵网创始人孙春龙鼎力推荐。
    追怀军人魂,我们,不该比日本人做得更差!
展开
作者简介
    云南卫视《经典人文地理》以经典、文化、品位为定位,打造多元文化与高端品位相结合,综合知识与优质影象相对应的国内外优秀纪录片播出平台,目前已播出《故宫》、《大国崛起》、《中国百年老故事》等多部优秀纪录片。
展开
内容介绍
    1941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打到生死存亡的时刻,华夏大地已是半壁沦陷,国际援华人动脉滇缅公路也被日军炸毁,并且日军已经入侵缅甸北部企图从我国大后方入侵中国。如果让日本人得逞,中国便没有了任何一条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了,也就没了任何物资补给了。
    1942年2月一支中国部队浩浩荡荡开向缅甸,准备与日军决战境外,打通“输血管”。
    同古大战,仁安羌大捷,兵败野人山,印度兰姆迦基地,驻印部队,反攻缅甸。收复腾冲,松山战役,龙陵战役。
    这一连串的名词有多少世人知道,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战役中国远征军死伤多少人,尘封的历史即将被打开……
展开
精彩书评
    幸存的老兵要回家,飘荡异域的亡灵要回家,这段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也要回家!
    ——关爱老兵网创始人孙春龙
    
    军人惧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惧怕被遗忘
    ——著名军事史、二战史专家马骏
展开
精彩书摘
    巷战血拼,英领馆前生死拉锯
    日军从高黎贡山败退后,不断接到师团“死守等待增援”的命令。于是他们就把腾冲城每条街巷里的房屋都改建成了可以顽抗的据点,准备在巷战中和中国士兵展开逐街逐屋的拼杀。
    攻进腾冲城的时候,中国军队与据守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当时的情景可以说是一房一屋的争夺战,一寸一寸地挪着打。
    面对腾冲复杂的巷战局面,远征军指挥部决定以炸弹开路,对日军的堡垒做“地毯式”清除。
    据五十四军一九八师五九四团团长的董铎先生回忆:“我军飞机轰炸城内日军,满载重磅炸弹的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进行轰炸。只听爆炸声响成一片,一刹那浓烟冲天,笼罩整个腾冲。这次毁灭性轰炸,不知投下多少吨炸弹。后来,据敌俘说,他们的最高指挥官藏重康美在城门洞里召集军事会议,不料炸弹命中城门,炸死不少军官。”
    日军吉野孝公的回忆也证实了这一消息:“8月13日,中国军对腾越进行了轰炸。守备队本部在东城门下的战壕里被敌人的轰炸击得粉碎,待在战壕里的藏重康美联队长也被炸死。被士兵们背地里戏称为‘坐洞联队长’的藏重,就这样和他的绰号一起,永远埋在了洞里。”
    吉野孝公回忆:“为了补给粮食,我穿过到处爆炸的城内跑向中央门。道路两旁到处重叠着被炸死的友军尸体。有的没了手,有的没了腿,有的头被炸飞。血淋淋的手、脚和肉片被大风吹着,在地上到处滚动。还没有死的士兵,表情痛苦地伸出满是血污的手向我求救。”
    轰炸清除障碍之后,入城部队打通腾冲城东门到西门的道路,连成一线。8月18日,中国远征军各攻城部队,从三个方向突入腾冲城区。这里大街小巷交错,高房巨宅毗连,日军据守其间,与中国士兵殊死拼斗。
    时任五十三军一三零师副师长的王理寰回忆说:“敌利用街道墙垣及群众房屋,顽强抵抗,进行巷战,我伤亡很重。每取一墙或一院落,非先用炸药爆破,将墙垣屋房炸倒,否则不能前进。”
    从城西进攻的远征军三十六师一零八团在行进途中,被死死“钉”在了英国领事馆前,处境艰难。这时的领事馆已经被日军当作了野战仓库,他们的粮食弹药都存放在这里。这座大屋成了日军和远征军争夺的焦点。
    美军飞机的剧烈轰炸也没能撼动坚固的领事馆。守在大屋里的日军,用轻重武器不断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
    8月15日,霍揆彰接到了三十六师师长李志鹏电报,“目前一个团的战斗兵减少到四百人,已无战力。”而在英国领事馆前,该师一零八团二营包括营长陈艺在内的六百多名士兵已经全部牺牲。从攻进城的那天起,就意味着更惨烈的巷战开始,这是霍揆彰预料之中的。但他没有想到竟会如此惨烈。
    领事馆门前的战斗进行了几天,仍没有结果。直到三天后,美军派出三架飞机,急速俯冲,将十八枚火箭弹准确地从屋顶和门窗射进领事馆建筑内部,才拔除了这颗“钉子”。
    战后的英国领事馆,只剩下了一些烧不掉、炸不烂的火山石。
    困兽犹斗,文昌宫内自掘坟墓
    中国远征军攻入腾冲城的第五天,巷战推进的速度极为缓慢。城西的部队向前推进十五米,城东只推进了十米,而且付出的代价极大。就在第五天这一天里,远征军战士就死伤三百多人。
    8月30日,五十三军一一六师从城东进入。攻打到文昌宫时,部队在一座大钟前,再也无法前进。这座大钟是大明景泰元年为了记载建筑这座城的历史而铸成的,远征军战士攻击到这里的时候,很多战士都被击中,但却不知道子弹是从什么地方发射出的。后来才发现,这个钟上有一个洞,一个日本士兵把它当做掩体,躲在里边。发现了这个洞以后,远征军的机枪,步枪,都向这口钟射击,但是无法准确地打进去。后来一个战士想了一个办法,找来一根木棒,使劲敲击这口钟,直到听见里面没有声音了,才把这口钟抬起来,发现那个日本士兵耳朵和鼻孔都流出鲜血,已经被敲钟的声音震死了。
    同一天,霍揆彰在阵地前直接与身在重庆的蒋介石通话。他请求再派一个师增援,力争早日攻下腾冲。但是蒋介石没有立即回应。
    对于滇西战事,蒋介石一直做着最坏的打算。根据最新消息,西线驻缅甸日军有东进增援滇西日军的迹象,蒋介石很担心两年前的大溃败再度重演。他认为应该早作准备,一旦日军主力掉头反攻滇西,远征军就必须迅速撤至怒江东岸,占领原阵地。即便刚刚收复的失地得而复失,也在所不惜。所以,必须节省手中每一个师的兵力,不作无谓的牺牲。于是,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由军事委员会发给了霍揆彰:“本会现无控制部队可资增援。”
    霍揆彰知道,这是最后通牒,没有退路,只有强攻。
    日军方面也没有了退路。日军吉野孝公回忆:“8月21日,腾冲守备队的兵力只剩下六百多人,其中一百人是重伤员。在弹尽粮绝、又遭到敌人的猛烈炮击的情况下,太田守备队长给师团部发去了电报。大意是:城内已被围得死死的,无法再忍受士兵一个一个被杀掉,请允许我们冲出城,开展游击战。可是,师团方面却态度强硬,下达的命令仍是死守。”
    9月1日,日军的增援终于来了。日军飞机为这些早已断粮多日的守备兵,送来了急需的给养。日军吉野孝公回忆:“9月1日早上,中国军冲过来,我们想要开枪射击,却又没有子弹。早饭吃了个半饥不饱,更拿不出力气赶走中国军。这时友军飞机俯冲下来,空投下来弹药、粮食和卫生材料。接着从云层的另一端,一群编队飞行的飞机向腾冲上空逼过来。这是美军的飞机编队。”
    美军飞机早已等待着日军飞机的到来。日军飞机刚刚投下物资便被打落几架。吉野孝公领到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弹药补给。
    据日军士兵回忆:“友军飞机冒死投下的弹药马上被分给了守备队全军。每人分得手榴弹一枚,步枪子弹十发。这是腾冲守备队得到的最后一批弹药。”
    此时,驻守腾冲城的日军虽然只剩下几百人,他们注定是一群没有退路,要以死相拼的“困兽”。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辕门悲兆:远征伊始断了军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七十年前,中国军队十万之众,踏出国门与日军在缅甸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他们用自己滚烫的鲜血和无畏的精神,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漫漫的历史长河里,他们的名字就叫--中国远征军。

第二章 战同古:日军用中国俘虏做人盾
1942年3月8日,作为远征军先遣部队的第二OO师星夜赶到同古。这是一座位于缅南平原的小城,距缅甸首都仰光二百六十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此时的英缅军,在日军凌厉攻势下,正如潮水般溃退。

第三章 败走野人山
十万中国远征军,五万魂归野人山。杜聿明负伤,戴安澜殉国,一场壮志远征为何演变成仓皇撤离?面对凶恶的敌人和无情的丛林,他们因何踏上这条崎岖的不归路?

第四章 缅西阴谋:慰安妇泪染“西南第一乐园”
一道险峻的天堑,将日寇拦截在怒江西岸。不费一枪一弹,日军为何轻易占领滇西要塞?中日两军隔江对峙为何长达两年之久?沦陷区的有志之士以及民众又是如何反击侵略者的?

第五章 蓝姆迦:“人猿泰山”现实版
败退印度的中国远征军在史迪威将军的统帅下,厉兵秣马,准备雪洗前耻。于是在蓝姆迦训练基地,军事指挥思想的分歧、民族利益的角逐纷纷上演。共同的使命感最终练就了一支钢铁之师,在缅北反击中,牛刀小试,驻印军初露锋芒。

第六章 浴血密支那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降奇袭,华丽上演;一场胜算在握的奇袭战,为何瞬间演变成了残酷的绞肉战?八十天的苦战,双方近万人的伤亡,关键时刻,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战场的胜负?

第七章 松山血战秘档
一座无名小山,一场转折之战,松山要点为什么久攻不克?对于日军坚守的松山主峰“子高地”,为什么最终只能采取“坑道爆破”的方式才能攻占?

第八章 腾冲火狱
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地道隐遁了踪迹,前所未有的巷战局面,错落的民居改造成迷宫,充满杀机。在巨大的伤亡面前,中国远征军如何应对?

第九章 龙陵“罗生门”:移动的树丛
龙陵是日军在滇西的最后一个据点,远征军最先向它发起攻击,却一直持续四个月之久才收复,并且死伤最为惨重。收复龙陵为滇西远征军与驻印军胜利会师并最终取得滇西反攻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第十章 战场比政坛更自由
他们都是中国远征军的少壮派,不同的派系出身,却走上了共同的战场:一位忠于职守,最终殒命疆场;一位随机应变,一生备遭冷落。他们的身上,承载着中国远征将领们不同的命运归宿。

第十一章 “乔”的生死门
功过是非、争议不断,“醋乔”史迪威将军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不平静。缅北失利后,这位爱兵如子的老兵如何体现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认同?在蓝姆迦,面对部分中国将领指责和不解,倔强的老兵如何坚持自己的练兵之路?而面对与蒋介石的芥蒂,他从战争大义出发,完成了使命。

第十二章 历史的致敬
七十年前,他们是生龙活虎的远征战士,七十年后;他们或流落异域,或生活窘迫,大多被历史和时间遗忘了。一群关爱老兵的志愿者,用真情的找寻、实际的关爱,帮助我们重拾那些难忘的远征往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