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巴哈台城 简称塔城,晚清时期新疆达斡尔人聚居驻防城之一,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塔尔巴哈台(Tarbehtei),达斡尔语,有旱獭之意。清同治年间伊犁、霍城地区原索伦营的达斡尔族官兵辗转来到塔城地区安营。
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十七年(1891年),达斡尔族以及锡伯族官兵、壮丁用三年时间筑成了新塔城,亦称绥靖城。原索伦营官兵重编为新满营,驻守塔城。达斡尔族编为正白、镶白、正黄、镶黄、正蓝、镶红六旗。辛亥革命后解散新满营,其官兵迁居塔城北,按原旗佐编制定居农村,弃甲务农。
达斡尔族驻防新疆纪念碑 1989年6月25日立,碑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县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碑文记载了1764年4月18日,达斡尔族骑兵及家眷2000人从嫩江流域故地迁至新疆伊犁地方驻防,在二百多年来,开荒耕作,修筑城池,平定叛乱,保卫祖国的历史。
二、边防卡伦
边防卡伦亦称外卡,清代所设三种卡伦之一。始于雍正年间,清政府为了加强东北地区的边防,根据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出于谨防俄国的需要,设立了不少边防卡伦。
边防卡伦主要承担维护国境地带的安全和防止发生越境事件的任务。每一边防卡伦,派驻卡官一员,卡兵30名,三个月一更。两卡之间设立敖包,按日巡防。总卡官对其所管边防卡伦,每月要巡视1次。清代所设的莫力勒克、布鲁、珠勒特依、斡勒霍诺、根多贡(即根河渡口)、胡迪齐、图里、哲尔古里、库如格、桌勒桑嘎尔、吉乌尔、库玛尔河口等12个边防卡伦,便是由布特哈八旗以达斡尔为主的官兵轮换驻守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