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部传统农区金融压抑与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66070
  • 作      者:
    王桂堂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我国农村经济随着国家宏观经济体制转型而发展的期间,应当创造一种有效的金融制度供给,促使内生的农村金融体系及其制度安排尽快发育,来替代农户原有的融资顺序选择及服务需求偏好……
展开
内容介绍
  要缓解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除了加大对农村外生金融供给之外,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要加大农村内生金融创新机制的培育与激励,这一问题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生金融因素的培育与激励,也有两种思路:一是金融推动说,即通过给农村金融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解除抑制说,即解除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特别是不合理的制度限制,让农村金融发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这两种思路都可以从当代金融发展理论中找到依据,但是上述线索并未给出两种思路明确的逻辑路径。这正是《中部传统农区:金融压抑与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研究》欲突破的难点。
展开
精彩书摘
  10.2 从宏观角度再度审视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
  对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问题,国内理论界大致形成两大思路,一种观点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运用现有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存量规模,对之进行必要整合与功能创新,使之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其在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体系当中双重主力作用;另一种观点是要注重发挥“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由于非正规金融与农业、农村、农民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其制度安排及其形式更为农户所乐意接受,这种金融活动更容易嵌入农村经济的各个层面与过程当中从而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由农村金融活动的主体——农民来决定最终选择什么样的金融上层建筑。整体上看,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占据主流地位。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农村金融改革过程来看,实际上也体现的是第一种观点的思路。通过前面的分析,中国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选择第一种思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不仅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布局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金融功能、促使小农经济走向开放、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互交融的要求。诚然,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今日东南沿海一带的民间经济能够在全国率先走过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昔日的非正规金融活动是作出了贡献的。然而,相对于存量巨大、覆盖面广泛的正规金融而言,非正规金融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而,重视非正规金融在创新当中的作用不能等同于非正规金融取代正规金融的作用。
  如此,如何发挥政府主导之下农村金融创新之效率,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就成为问题的一个关键。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化程度很低,而且资本高度稀缺,若采取类似于城市经济当中“国有股减持”方式将政府对农村金融产权控制力度削弱或取消,放手由市场调节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政府主导框架之内,通过制度供给的方式激励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创新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当中,政府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不断弱化千百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当中业已形成的“超稳态”的小农经济结构而不是保留它或者固化它。这也是政府主导之下农村金融创新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
展开
目录
0 导论
1 金融发展、金融约束及相关理论适应性综述
1.1 金融压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
1.1.1 金融压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脉络
1.1.2 对金融压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的基本评价
1.1.3 金融深化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1.2 金融约束理论
1.2.1 金融约束理论的主要内容
1.2.2 金融约束的效应
1.2.3 “租金”产生的根源
1.2.4 对金融约束理论的批评
1.2.5 对金融约束论的肯定
1.3 金融中介理论
1.3.1 对金融中介的界定
1.3.2 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演进
1.3.3 对金融中介理论的评述

2 传统农区与中国农村金融结构特征浅探
2.1 传统农区界定及其特征
2.1.1 传统农区的含义
2.1.2 传统农区的基本特征
2.1.3 典型的传统农区——黄淮四市
2.2 传统农区及中国农村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2.2.1 传统农区金融活动与经济之间的逻辑关系
2.2.2 传统农区金融结构的特殊性
2.2.3 几点逻辑推论

3 传统农区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分析
3.1 非正规金融的界定
3.2 非正规金融的形态
3.3 非正规金融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3.3.1 体制性矛盾的必然结果
3.3.2 一个传统农区金融需求状况的案例
3.4 非正规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3.4.1 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3.4.2 有效提高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3.4.3 有利于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3.4.4 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多样化竞争格局
3.4.5 解决了农村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5 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进一步思考
3.6 非正规金融体系下的隐性征信活动
3.6.1 传统农区信用制度及征信活动的特征
3.6.2 隐性征信的存在及历史功效
3.7 传统农区非正规金融活动的创新
3.7.1 内生金融理论在农村金融实践中的发展
3.7.2 武陟县建立农民信用担保协会的尝试

4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及其对传统农区的影响
4.1 农村金融改革滞后之制度分析
4.1.1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起始点
4.1.2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悖论,
4.1.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分析
4.1.4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问题
4.2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对传统农区的影响——以河南传统农区为例
4.2.1 传统农区省情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4.2.2 河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4.2.3 农村现有金融格局的功效及问题
4.3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

5 农村金融组织变迁及其效应分析
6 信用合作社改革取向与传统农区金融发展思索
7 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与传统农区金融供需的变异
8 农村保险与传统农区保险发展问题分析
9 外国农村金融体系及其模式借鉴
10 传统农区金融体系重构若干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