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围绕通货膨胀指标测度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概括而言,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的两个领域,一是实体经济领域商品价格指数修正,二是金融经济领域资产价格对传统通货膨胀的影响。由此,形成了通货膨胀指标测度及货币政策框架调整问题的两种研究范式。
第一种研究范式的立论基础是传统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包含大量短期供给冲击带来的价格噪音,使得CPI指数短期内出现剧烈波动,不能准确地衡量一般物价水平长期变化趋势。基于此,有人认为基于CPI的价格变动作出的宏观调控决策,难免失之偏颇。为消除CPI中短期波动成分对一般物价水平长期变动趋势的影响,人们提出运用“核心通货膨胀”作为通货膨胀长期变动趋势的度量。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比如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巴西、泰国、韩国等),核心通货膨胀更是成为这些国家货币当局十分关注的重点。在具体实践中,除了定期公布标题通货膨胀(Headline Inflation)指标之外,核心通货膨胀指标的稳定成为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第二种研究范式讨论的焦点是是否将资产价格变量纳入通货膨胀指数当中。其研究的立论基础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化率的提高,金融资产不断膨胀,居民在进行当期商品消费的同时,选择多渠道资产投资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常态。在这一趋势下,部分国家开始出现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消费物价总指数保持相对稳定,不同市场体系价格运行呈现相互背离特征。资产价格的变化也因此成为影响货币供求,进而影响通货膨胀长期变动趋势的又一重要价格变量。因此,只盯住传统CPI变化而忽视资产价格因素作用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正是由于资产价格变化对通货膨胀潜在变动趋势有实质影响,业界对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参考信息集合中是否应该纳入资产价格变量,以何种方式和方法予以考虑,尤其是在度量通货膨胀水平时要不要引入资产价格等问题上争论不休。
具体到我国通货膨胀测度及货币政策价格稳定目标问题,其一,我们要不要测度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并将其作为人民银行反通胀措施的基础?其二,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积极响应?对此,目前我国理论界存在很大争议。争论的实质在于有没有必要在我国通胀指数测度中考虑短期价格噪音和资产价格冲击的影响。对此,《中国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从通货膨胀的本质特征出发,认为货币政策价格稳定目标的本义应是重点关注广义价格指数(包括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长期变动趋势,并以此为立论基础,结合以上两种研究范式,展开对我国通货膨胀指数的修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短期价格噪音和资产价格膨胀对我国通胀指数变动趋势具有实质性影响,修正后的新指数能有效改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