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见郑泉,同意媾和,刘备是强撑着在进行,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挨到这年的岁末,已病人膏盲,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刘备病危的消息,在内部不胫而走,传遍了高层。
得到这一消息后,最为忧虑的,是汉嘉(治今四川名山北)太守黄元,忧虑得简直是五内俱焚。如此的状态,倒非忧君忧国,而是为自身计。他素来与诸葛亮不和,恐怕刘备一旦驾崩,诸葛亮当政,肯定没好果子吃。越想越怕,怎么办?前思后想,最后觉得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铤而走险,举兵造反,割据本郡,如有可能,则进攻成都,万一不行,顺流投奔东吴。
汉嘉其实只是蜀郡属国洽所,整个属国贴在益州西部,东北紧邻蜀郡,东是犍为郡,南是越巂郡,西是尚无建制的羌族地区,离成都行程不过一百多公里。
思谋既定,黄元正式拉开了拥郡拒守的架势。
汉嘉发生变故,急报迅速传人成都。
对于黄元的造反行为,诸葛亮本应调军镇压,可刘备的病危,已经不容许分出力量来对付。再说,内部拼杀起来,如果陷入僵局,将让曹魏、东吴寻到可乘之机,如此蜀汉将危。
眼下黄元的势头还只是割据,不如暂时让他去,等大局安定,再予以解决,诸葛亮定下了基调。
由是,一个奇怪的局面形成了,汉嘉管汉嘉,成都管成都,两下互不侵犯,以特殊的态势对峙着。
这一对峙,对峙了两个月。
……
展开
——赵剑敏,著名历史学者、上海大学教授(《大三国(第8卷):纵横捭阖》作者)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我们并不否认……罗贯中所见到的历史真实性成了问题,因而《三国演义》的艺术真实性也就失掉了基础。
——郭沫若
《三国演义》是通俗演义,但通俗演义终究是通俗演义,是否有人能够写出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新的《三国演义》呢?
——顾颉刚(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翦伯赞(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大三国》,较之《三国志》则显活泼灵动,较之《三国演义》,则显严谨有据,取长补短,兼顾平衡,雅俗共赏,蔚然大史诗。
——朱大路(《文汇报》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