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③以至于剑拔十寻④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⑤,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⑥,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⑦与可,日:“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⑧也,而读书者与之⑨。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⑩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⑩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日:“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⑥。
及与可自洋州⑩还,而余为徐州⑩。与可以书遗余日:“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⑧,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日:“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⑩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日:“苏子辩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篑筜谷偃竹》遗予,日:“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篑笃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篑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④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⑧轮扁,斫(zhuo)轮者:轮扁,齐桓公造车轮的工匠名扁。扁问桓公读的什么书。回答:圣人书。问圣人还活着吗?答:死了。轮扁说:我造车轮的技术,是得心应手,不可言传,心中有数。我没有办法传授给儿子,儿子也无法继承,全在个人经验的积累。圣人已死,真正的精华是不可能传承的,所以你读的圣人书,都是糟粕。故事出自《庄子·天道》。
曹孟德祭桥公文:事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轻时,不为世人所重。唯受桥玄器重。建安七年(202),曹操到睢阳(今河南商丘)治水,祭祀桥玄,祭文说:二人生前有约,桥死后,曹操路过他的陵墓,如果不用一杯酒一只鸡祭他,“车过三步,腹痛无怪”。曹操说:“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
苏轼这篇文章,说画不在画,意在言外。杂以人事往还,书信应答,尽显以画会友,以文会友,彼此融融亲情。文章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言淡而情深。
追记往事,与文与可画竹得绢及万丈竹的玩笑,文与可夫妇食竹喷饭的故事,生前身后事,言之如在目前,重现往日情景,备感温馨。而今物是人非,叙述间隐含淡淡哀愁。苏轼文章本意:记往日之事,寄今日之情。
无怪乎作者晒画时,见与可旧作,而痛哭失声。此前种种,皆为此一哭之作铺垫也。
……
展开
——顾禄《消夏湾看荷花》
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郑燮《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