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47636_jd_1咸和五年(330年)二月,后赵群臣请石勒即皇帝位,石勒熟悉中国的历史,这哥们儿没事就请人给他读《史记》、奴书》,也知道在削平反侧之前,皇帝弄不好就是烧烤架上的鸡翅,所以就弄了个“大赵天王”的名称,过渡一下,算是皇帝的初级阶段吧。过了半年多,好像没遇到什么压力,主要是南边既没有抗议,也没有制裁,石勒于是即皇帝位。石勒以世子石弘为太子,让另一个儿子石宏任大单于、都督中外诸军事。封石虎为太尉、尚书令,晋爵为王,石虎才是真正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如果说刚开始石勒是为了生存而战,随着地盘越来越大,石勒就不能不考虑发展问题了。石勒虽然不识字,但却是一个有政治意识的人,从一股势力的小头目成为政治领袖,差别就在这里,那就是必须懂讲政治。对于石勒来说,汉人的皇帝体制是个好东西,既然知道什么是好东西,那就一点也不用客气,直奔好东西而来。石勒引进了汉人的皇帝制,同时把有本族特色的大单于继续保持着,照顾一下本族族情。
石勒讲政治,有很多小故事。苏峻败北后,祖约跑到了襄国,投靠石勒。张宾死了以后,石勒身边还有不少汉人谋士,有个叫程遐的,说:“天下粗定,当显明逆顺,故汉高祖赦季布,斩丁公。”(这段故事我以前讲过)刘邦是石勒学习的榜样,程遐以汉高祖刘邦为案例,让石勒学榜样,见行动:“咱是不是把不忠于晋室的祖约……”石勒点头:“杀!”忠是硬道理,这个汉人总结的道理,在胡人那里迅速成为“普世价值”。石勒在规划帝国的同时,有着深刻的隐忧,他和南方的汉人皇帝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高管不买老板的账,倘在如今,开个G2峰会交流一下经验教训,找找对策,甚至联起手来面对共同的挑战,这都有可能。但是隐忧既为隐忧,就不足为外人道,否则就和庾亮一样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