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丝路文化与五凉文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8896
  • 作      者:
    庆振轩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敦煌西域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丛书:丝路文化与五凉文学研究》旨在促进学界对五凉文学与丝路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关注。文集辑录的文章,分为两部分,“丝路文化与丝路文学”侧重于流寓陇右河西走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化现象研究;“凉州文化与凉州文学”则集中于五凉文学与五凉文化的探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异域物产与唐诗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以来,西域的物产便源源不断地传到中原。虽然在汉代的文学作品中已有零星的反映,例如,汉乐府民歌《蜨蝶行》中有“婕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的句子,就以从西域引进的苜蓿作为素材,《乌生八九子》的“秦氏家有遨游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则将西域香苏合入诗,但在文学作品中开始大量地反映这些外来事物则到了八世纪中后期。正如前文所说,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少有的兼收并蓄的朝代,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伴随着唐朝对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开拓,也揭开了有史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一页。在这一过程中,唐人几乎是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地吸收、引进一切外来事物,包括家畜、野兽、飞禽、毛皮、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物、纺织品、颜料、宝石等。而这时的诗人们,也迎合着时代精神,抱着搜奇猎胜的心态、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将其一一反映在自己笔下的诗歌当中。在古代,马是战争的利器,唐人在观念上将马看做是外交政策和军事策略的工具,《新唐书》中就明确指出:“马者,国之武备,天去其备,国将危亡。”大宛马即汗血宝马,号称“天马”,体形好、听话、适于长途行军,宋膺《异物志》描绘道:“大宛马,有肉角数寸,或有解人语及知音舞与鼓节相应者。”的确,它不仅被唐人用于战争,还用于娱乐的马舞表演,有不少文人墨客赋诗填词,描写“汗血宝马”。唐代李白有《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丝路文化与丝路文学
论多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汉铙歌性质及其风格特点
论杜甫陇右诗的抒情特征
杜甫陇右之行及诗歌创作的文化意义
丝路文化与唐诗的繁荣
丝绸之路的兴衰与唐边塞诗风之嬗变
佛经故事艺术探析——以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为例
牛僧孺礼法思想研究
古代战争诗之叙事视角探讨
裴景福的“丝路”之行与《河海昆仑录》
丝路文化与《西游记》
甘肃丝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初探
永靖“七月跳会”渊源浅论
试评林则徐关于甘肃丝绸之路的诗作

第二部分 凉州文化与凉州文学
汉末凉州本土文艺成就述论
读《武威金石录》——以几篇唐人墓志为例
五凉主要作家和作品略论
张骏《薤露行》散论
从鸠摩罗什的生平活动和译经来看佛教在中土的弘传
前凉后主张天锡的“魏晋风度”
从行人辞令风采看五凉文化积淀与流布
《永嘉长安谣》琐议
五凉时期的河西经济
胡人在凉州的聚居
略析大曲《凉州》在唐宋的源流及其演变过程
高适河西之行对其宗教思想的影响
岑参凉州诗的情感内涵及传播意义
李益边塞诗的音乐美
怆怀非外至,沉郁自中肠——李益边塞诗试析
历史与艺术的呼应——从凉州会谈到话剧《凉州会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