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21339
  • 作      者:
    倪乐雄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世界大战背后的那些笑破后人肚皮的荒唐事……
    世界大战第一书:最好看的战例解读,最好懂的战略阐释,讲述历史课本、军事节目绝不会告诉你的大战真相!
    为了攻打法国,德国悍然入侵了中立国比利时,德国首相贝特曼对这一事件解释道:“虽然我们对比利时的侵犯违背了国际法,但我们正在犯的过错,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而需要是不懂法律的。”
    当威廉二世任命小毛奇为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说:“一旦发生战争,我不知道将如何是好。”威廉二世戏谑道:“这有什么关系,你伯父老毛奇曾经威震欧洲,只要你叫‘毛奇’,就足以让其他国家心惊胆寒了。”
    德军马上就要打到巴黎,法军欲与德军作殊死一战,这时吓破了胆的英国远征军却表示拒绝参加反攻。法军总司令谴责一番后,一拳砸在桌子上喊道:“元帅先生,英国的荣誉正处于生死存亡关头!”这位英国元帅被“英国的荣誉”刺激得泪流满面,不得不答应与法军并肩作战。
    德国侵占波兰后,苏联为了尽快分得波兰的领土,询问德国:“你们是否同意我们以德国威胁波兰境内的苏联人为由,进军波兰呢?”德国外长回答:“欢迎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但把罪名推在德国身上是绝对不行的。”于是,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苏军开进了波兰。
    在苏军攻打柏林期间,希特勒眼见大势已去,他乞灵于星象图,期待奇迹降临,挽救第三帝国。1945年4月12日,当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消息传来时,纳粹高层欣喜若狂,以为奇迹真的降临了。希特勒指望在德国即将崩溃的时刻,苏联同英美的联盟发生破裂,从而让第三帝国死里逃生,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展开
作者简介
    倪乐雄,著名军事学者,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系教授、渥太华中国事务研究院院长。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称他为:“一位杰出的中国政治与学术精英”。美国学者称他为:“也许不是仅有的、但却是最有创见的中国马汉学派的代表”;“最具创见的马汉学派的代表”。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为什么只经过了短短二十年的和平,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二战之后,世界并不太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地区性动荡此起彼伏,不时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纷乱的世界格局,我们该如何应对?
    著名军事学者倪乐雄独辣点评、翔实论述,为你拨开世界的战争迷雾,让你看懂整个世界的风起云涌。
    回首战争,珍爱和平!那些以武止戈的杰出将帅,他们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那些反侵略的无名士兵,他们的事业值得我们尊重;而那些战争背后的真相,更值得我们辨析。
展开
精彩书摘
    俾斯麦规划的德国之路
    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老谋深算,精于张弛之道,他感到德国的暴发户形象已吸引了各国的注意力,如果照此扩张势头发展下去,势必促使其他国家共同对付自己,那时德国将像法国路易十四和拿破仑一世时期的情形一样,在一场战争中,被分裂成几块。因此,德国只有在一个互相制衡的和平环境中,才能巩固既得利益。这种现实感使俾斯麦不以追求世界霸权为德国的外交目标,或许是他精于韬略,深谙张弛之道,待时机成熟,再问鼎世界霸权。他有句名言:“当我们尚未听到上帝在历史中的足音时,除了等待也就别无它事可做,但是,只要一听到了,我们就必须向前跳跃并尝试抓住上帝的袍角。”
    因尚未听到“上帝的足音”,俾斯麦制定了一整套以保证德国既得利益为宗旨的外交政策。德国最担心法国人强烈的复仇心理。普法战争胜利后,基于老毛奇和他的总参谋部的强烈要求,德国吞并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俾斯麦当时确有先见之明,他反对吞并这些土地,认为这会成为新德意志帝国的致命隐患。既然吞并已成事实,俾斯麦便以两面手法来对付法国。他向法国政府保证:他将全力支持法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活动,使其所获之利益可超过割让阿、洛两省之损失而有余。这使法国在非洲、亚洲的殖民扩张中得到极大的好处,以至于1883年任内的法国总统格里维声称,他对战后十三年来俾斯麦对法国的善意感恩戴德。
    另一方面,俾斯麦深知要法国人彻底放弃复仇和收复阿、洛两地的念头十分困难,然而单凭法国自身的力量则根本不能同德国相抗衡,但它却可以同其他国家结成联盟来达到目的。俾斯麦认定,如果有一天法国感到它可依赖俄国的援助的话,则法德之战也就为期不远了。所以,除了殖民地问题上对法国网开一面,俾斯麦外交的重点就是要孤立法国,防止它同其他国家结盟来对付自己,尤其要防止法国与俄国的结盟,不然,德国将处于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困境。
    因此,必须同俄国友好,这是关键。但又不能让俄国捏住自己的软处,降格以求得这种友好关系,俾斯麦采取迂回策略,于1879年10月7日,同俄国在巴尔干的竞争者--奥匈帝国缔结了“德奥同盟”。德皇威廉一世原先反对与奥匈结盟,担心俄国因此与德国为敌,俾斯麦匠心独运,指出德奥同盟不仅不会得罪俄国,还会使它乖乖就范。德奥同盟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如有一方遭受俄国攻击,即应彼此互助。如有一方遭受其他国家(意指法国)攻击,则另一方应守善意中立。如法俄合作,则德奥也将联合行动。(后来该条约一再延长,到1914年仍然有效。)这时的俄国正一心致力于东北亚扩张,“德奥同盟”使它感到有后顾之忧。俾斯麦对俄国一面施加压力,一面又尽量博取好感,他不干涉俄国寻求不冻港的努力,拒绝了俄国在远东的竞争者日本提出的缔结同盟的要求(一旦德日建立同盟,俄国即处于两面被夹击的态势),他也劝说奥国应让俄国向君士坦丁堡发展,以激化俄英的矛盾。
    俾斯麦挟奥国以自重,迫使俄国就范,达到了阻止法俄联手的预期效果。俄国感到一个友好的德国对自己是有利的。1881年6月18日,德、奥、俄三国在柏林缔结了“三皇同盟”。条约规定:三国中任何一国与第四国发生战争,其他两国应维持善意中立以使战争局部化;俄国承认《柏林条约》所给予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地位。另有秘密附约规定了奥俄两国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三皇同盟”维持了6年,后因俄国不满奥国在巴尔干的政策而拒绝续约,但俄国愿意继续维持与德国的同盟关系,双方遂于1887年6月18日签订了所谓的《再保险条约》。
    解除了俄国方向的隐患后,俾斯麦继续向法国背后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施展外交谋略,结果在1882年,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罗马尼亚不久加入,塞尔维亚也一度参加)。西班牙国王则向德国首相保证:如果法德之间发生战争,西班牙一定帮助德国。俾斯麦在外交棋盘上布下这一连串棋子后,意犹未尽,又一手斡旋出一个英、奥、意地中海三国同盟(后来西班牙也加入了同盟),以此来维持地中海区域的现状,同时给“地中海同盟国”和正朝这个方向蠢蠢欲动的俄、法制造一个摩擦的场所,德国自己却置身事外。例如为保持与俄国的平衡关系,德国拒绝了英国要它加入“地中海同盟”的建议。
    这样,这位19世纪杰出的德国外交家在其执政的最后10年里,已经成功地达到了孤立法国的目的。他鼓励英、法、意进行殖民地竞争以分散法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注意力,用意大利来牵制法国,用奥匈来牵制俄国,他与俄、奥这两个互相敌视的国家同时保持着友好关系,通过“地中海同盟”,他假道罗马和维也纳同英国建立了联系,于是,俄罗斯熊、不列颠狮和德意志鹰欣然合作,孤立在一旁的,只能是高卢雄鸡。
    ……
展开
目录
自序  翻过世界大战这道坎儿
第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章 欧洲这个火药桶
1.同盟国的狼子野心
2.协约国被迫携手
第二章 巴尔干上战火点燃
1.风云际会的巴尔干
2.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3.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4.斐迪南大公被刺
第三章 欧洲坠入战争漩涡
1.浮云般的战前外交
2.兵戎相见,一触即发
第四章 参战各国的“虚”与“实”  
1.各参战国基本状况
2.德国的作战计划
3.英、法、俄的作战计划
第五章 1914年:全面开战
1.德法交战
2.俄德交战
3.奥俄、奥塞交战
4.远东、近东战场
第六章 1915年:陷入僵局
1.东线战场
2.西线战场
3.其他战场
4.加利波利会战
第七章 1916年:形势逆转
1.凡尔登会战
2.索姆河会战
3.意大利战线
4.勃鲁西洛夫攻势
5.其他战场
第八章 1917年:大反攻
1.俄国退出战争
2.美国投下砝码
3.协约国攻势高涨
第九章 1918年:战争结束
1.德国逃不掉的大败局
2.曲折的和平之路
3.同盟国投降

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