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区分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阵营,欧美为主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成长快速,通过累进税率及社会福利制度,由国家政策来达到社会财富重分配的目的,并规范基本工资和最高工时,以及由工会与资方协商解决剥削,以及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这些保障,无产阶级革命始终无法有效地在经济高度发展地区产生,反倒是在经济后进地区早熟性地发生。于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反而成为防止社会主义发生的最有效良方,罗斯陶(W.W.Rostow)的《经济发展论:一个非共产主义的宣言》代表了这种乐观看法。于是,经济发展成为一套公式,只要依循着各个步骤就可以达成经济发展的目的,资本主义只有一种,就是欧美发达经济体所代表的那种。然而,随着拉丁美洲及其他后进地区无法有效达到经济成长目标,学界开始质疑这套视资本主义为唯一成长模式的看法。布罗代尔(F.Braudel)在三册的《文明与资本主义》中,分析16世纪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他将经济活动区分为三层,最底下的是不进入市场交换系统的经济活动(“物质生活”);在这上面的是具有通透性、自由竞争、依市场法则运作、日常规律化、专业化等特性的“市场经济”;以及具有非通透性.不平等、控制、非专业化、长程贸易等特性的更高层经济活动:“资本主义”。相对于“市场经济”在固定的游戏规则中,依市场法则赚取通透的利润,“资本主义”代表着一种能够设定规则、创造市场、控制分配和在不通透情境中运筹帷幄的能力;是一种哪里有高利润往哪里钻,充分掌握资金和讯息,将资源投入高风险、高利润领域的做法,而这种做法往往意味着非专业化和控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