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研究。1997年成有信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发表文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新探索》,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存在三个层次:事实层次、思想层次与政策层次。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简称“教劳结合”)有两个基本的模式: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模式,二是20世纪90年代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主义与集中主义的模式。成文还认为市场经济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动力。显然,成文对于教劳结合的社会发展背景给予了相当重视。用成先生关于教劳结合三个层次的理论,可以发现,我国曾有一个时期,对于教劳结合的问题,过多地、不恰当地体现为事实层次。劳凯声等所著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新探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可以说是这方面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该专著研究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源流、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研究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末期我国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探索。该书还对德国、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但很明显,该专著主要是宏观层次的教劳结合理论研究,且在认识上还是维持在“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思维上,没有涉及技术课程的构建问题。同类的研究还有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绍兰主编的《国外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模式》,该书对于苏联、德国、印度、日本等国的教劳结合模式进行了概要性介绍。刘世峰在《中国教劳结合研究》一书中,同样地深人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思想和综合技术教育思想,对我国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该书还有一个创新点,即特别提出了“必须把技术教育列为教劳结合的一项重要内容”①。但可惜的是他仅仅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展开研究。不过,从这个创新点的表述中,可折射出在传统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语境中,不仅没有技术教育的位置,而且“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被看做是不同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