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同行”专家的分布具有相当的不均衡性。比如,某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可能很多,专家遴选就具有很大候选范围,工作相对容易;反之,个别领域专家非常稀缺,整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也屈指可数,这样的论文要聘请6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就非常困难。即使找到学科领域相符的专家,专家是否有时间、是否愿意参加评审等个人因素也影响着我们的评审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三、传统的专家遴选机制不适应论文评审项目的原因
在以往的评估或评审工作中,遴选专家的通常做法是一方面依托我们过去工作中积累的专家资源或专家库,另一方面依托有关方面给我们推荐的专家人选,建立项目候选专家库,再从中遴选出符合工作要求,并可以参加评审的专家。这种遴选机制在评估机构和专家之间直接建立起聘请或委托的关系,完成评审工作。在专家数目不是非常庞大和专家信息相对完整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专家的工作机制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减少了“知情者”的人数,一方面缩短了工作周转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工作的保密性。
但是,这种专家遴选机制对于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这个项目却很难实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已经积累的有限的专家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申报学科的不确定性。虽然论文评选工作已开展多年,从每年参加评审的专家提供的个人信息中我们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专家备用资源,但是由于申报情况的不确定性,还是难以完全覆盖每个学科领域。换句话说,有限的积累难以应付众多的学科领域。二是专家数目过于庞大导致分别直接联系专家个人在管理操作上不具有可能性。整个评审工作中需要我们与专家沟通的环节很多,而且会遇到的个性化的问题也较为复杂,比如通知专家、确认专家是否可以参加评选、送达材料给专家、回收专家评议表格、指导和解答专家评审过程中遇到的操作问题等等。以上文中的工作数据为例,如果每项事务工作都由评估机构直接完成,我们要在20天时间内同时与1600位专家沟通交流,完成3000本论文的评审任务是难以想象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