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戡戡乱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5370
  • 作      者:
    李戡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戡,4月考取台湾大学,7月又考上北京大学的李戡,以自己身为“民进党操控教育的受害者”的经历,写成此书,痛揭深批教科书、联考与学校这三个方向的诸多痼疾,声讨教科书中的历史、国文、公民与社会三科的荒谬内容,揭露近年来种种“去中国化”的丑行劣迹,直陈台湾教育制度“肆其荼毒,祸害学子”的历史和现状。
展开
内容介绍
    许多人都曾经历十七岁,困惑的、叛逆的、彷徨的、热情的、空虚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十七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的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戡乱记》成了他“与成长之地的诀别书”。
展开
精彩书评
    《李戡戡乱记》: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读者你们,十七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
    ——陈文茜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怪事。另一例就是将《台湾通史》与《史记》相比,《台湾通史》不过是地方上的历史,本来默默无闻。到了今天的台湾,却能与《史记》并驾齐驱。追根究底,“台湾文学”没有如《史记》、《资治通鉴》与《红楼梦》的著作。在这种极度缺乏内涵的情况下,只得一面排斥中国文学,一面盼望能以“台湾文学”衔接上它。
    二、三年级时的国文老师正好是班级导师,为人亲切尽责。在教授龙应台的课文时,老师指出龙应台实际上是“自由民主斗士”的投机分子,并强调殷海光、李敖等人才是争取言论自由的先驱。当然,这或许与我坐在台下有不少关联。但比起其他只会照本宣科、跟着课本美化作者的人,老师的这种精神在现代是非常难得的。但老师还是犯了作为国文老师的通病,即是从“制式作文”来评判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好几次作文题目太过无聊,我随便写写交差了事。老师便把我找去谈话,说我篇幅过短、主题不明等等,并指导我“写作技巧”,要我多花时间练习作文。
展开
目录
陈文茜序
李敖导读
李戡自序
一、台湾史的虚伪扭曲
概述
教科书制度的演变与课程纲要
“二二八事件”之解释
“台湾割让”之解释
“台湾光复”之解释
“盟军空袭台湾”之解释
“台湾独立”运动之解释
被忽略的历史——台湾人民自救宣言
勇敢台湾人的典范——谢聪敏
总结
二、公民与社会的荒谬
概述

第七课 两岸关系
1、两岸关系的演变
2、大陆的对台政策
3、台湾的大陆政策
4、两岸互动与未来展望

第八课 “我国”外交政策
1、国际政治的基本认识
2、“我国”参与国际社会的努力
3、“我国”的外交现况
4、如何突破外交困境
相关参考书
总结
1、编者神智错乱
2、煽动学生仇视中国
3、不切实际的妄想
三、国文科的去中国化
概述
高中国文科的争议
何谓台湾文学?
从地区推翻台湾文学
从文字推翻台湾文学
从语言推翻台湾文学
从主题推翻台湾文学
台湾文学的代表作为何?
教科书中的台湾文学
台湾俗谚的文化水平?
台湾文学与中国文学
没有台湾文学
四、这算什么大学联考题目!——比重失衡的命题
简介
近代中国
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
藏在历史科的台湾文学
中国汉奸有多少?
攻讦张学良
台湾定位问题
总结
五、天下没有白念的中学——从师大附中看教育的荒腔走板
我的两位国文老师
制式作文
学校国文教师整体程度
学校指定的作业
荒腔走板的期中考题
我的两位历史老师
公民与社会
沿袭旧制的陋习—爱国歌曲比赛
学校教学的问题
总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