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营广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73923
  • 作      者:
    李秀磊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秀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现任台长、编辑。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3年调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北京交通广播主持人,专题部副主任、主任。2004年1月1日起任北京交通广播副台长。2009年开始任交通广播台长。先后主持《生活信息服务台》、《伴您回家》、《一路畅通》等节目,参与制作和主持的节目多次荣获北京广播奖、中国交通广播奖、全国“十佳”广播栏目等奖项。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授予“奥运巾帼奉献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经营广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广播的公共服务理论展开,结合作者多年在广播媒体中的实践,从多个层面对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广播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进行评述,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广播的公共服务理论”。<br>    作者通过国内的典型案例对广播业态、受众市场、广播媒体管理和广播节目的制作进行系统归纳,前瞻性地描述了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广播与新媒体、互联网等媒体的重新构建,分析广播产业链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展望了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广播服务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广播事业的大发展,一些国际性的广播电台也开始出现频率拥挤、互相干扰增多的现象。而此时,调频广播的优势开始凸现,导致了调频广播的第一次大的发展,并在60年代发展为立体声广播。<br>    六七十年代,在竞争加剧的媒介环境下,广播频道专业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音乐频道最充分地发挥了调频广播音质优良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因而成为最早出现和发展最快的专业类频道。这类频道和其他专业性频道的增加和细分,带动了调频广播的发展。到80年代,调频广播已经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br>    到90年代,调频广播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数字化传播方式转变;二是调频广播的数量急剧增加。如美国的商业调频广播电台数量在1990年时是4392座,1996年增至5419座,到1999年上升到5766座。<br>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多次局部地区的冲突和战争,在这些冲突和战争中,广播充分显示了相比其他媒介的优势。因此,各国尤其是一些西方广播电视大国,在90年代后期尤其注重全面加强国际广播的发展。在多媒介技术发达的今天,这些国家不仅加强短波广播,还将更多的力量放在加强对他国发展调频广播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在英国广播公司世界电台曾经制定的1999-2002年的规划中,目标之一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在世界各国的首都都开办它的调频广播。三、我国广播业的发展现实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迁,我国的广播业发展也步入到新的阶段。现阶段,我国广播受众和收听格局已基本实现了六大转移:一是从中高龄受众向年轻受众的转移;二是从乡村听众到都市听众的转移;三是从草根阶层到精英白领阶层的转移;四是从固定收听到移动收听的转移;五是从专注聆听到伴随收听的转移;六是从教化式收听到娱乐消费式收听转移。<br>    ……
展开
目录
序<br>第一章 公共服务性和市场化相互作用下的广播业<br>第一节 广播业的发展和现状<br>一、再次成为强势媒介的广播电台<br>二、广播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br>三、我国广播业的发展现实<br>第二节 广播的社会属性——公共服务性<br>一、广播的多重属性<br>二、广播的公共服务性<br>第三节 当前媒介市场的趋势与广播产业的转型<br>一、当前媒介市场的趋势<br>二、当前中国媒介市场的格局<br>三、广播产业的转型<br><br>第二章 广播受众市场<br>第一节 广播受众研究<br>一、受众研究的概念和方法<br>二、广播受众总体情况分析<br>第二节 “分众”概念的提出及意义延伸<br>一、“分众”概念的历史回顾和两种动因分析<br>二、受众市场的培育——潜在受众的转化<br><br>第三章 广播频率专业化<br>第一节 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概念与定义<br>一、广播频率专业化的界定<br>二、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的问题梳理<br>第二节 广播频率专业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源流<br>一、广播发展的历史概况<br>二、广播改革的社会背景<br>三、广播改革的行政与政策推动<br>第三节 国内广播电台的频率格局及专业化发展<br>一、从市场营销视角看受众细分<br>二、北京电台的频率专业化改革<br>第四节 专业化频率广播的栏目规划<br>一、频率专业化与栏目规划<br>二、受众专业化频率的节目设置<br>三、内容专业化频率的栏目规划<br>四、品牌栏目的魅力<br><br>第四章 新媒介与广播的交互性服务<br>第一节 新媒介的崛起与广播的选择<br>一、新媒介的定义及特点<br>二、我国新媒介发展的现状<br>三、新媒介时代的广播业<br>第二节 数字广播与交互式服务<br>一、数字广播的界定<br>二、数字广播发展概览<br>三、数字广播的交互式服务<br><br>第五章 广播服务网络化与网络广播<br>第一节 网络时代广播的特点<br>一、当今中国网络发展与竞争态势概览<br>二、广播业进军互联网的策略<br>三、网络时代广播业的新特点<br>第二节 网络广播——传统广播的新机遇<br>一、网络广播的概念与特点<br>二、我国网络广播发展现状概览<br>三、创新思维,思考网络广播发展的新路径<br>四、个人化网络广播的热点——NJ(NET Jockey)<br>第三节 播客——个人化广播带来网络革命<br>一、播客的概念与特点<br>二、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br>三、播客对传统广播的影响<br>四、融合播客——传统广播的必然选择<br><br>第六章 广播的市场化道路<br>第一节 广播市场化道路<br>一、广播业发展历程回顾<br>二、中国广播业现状扫描<br>三、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建立广播核心竞争力<br>第二节 中国广播市场化发展战略<br>一、观念革新<br>二、内部机制改革<br>三、广播的企业发展战略<br>四、集团化改革<br>第三节 广播的品牌战略<br>一、频率的品牌战略<br>二、栏目的品牌战略<br>第四节 北京交通广播的品牌之路<br>一、打造精品节目,做强电台主业<br>二、树立有责任感、有影响力的媒体形象<br>三、利用媒体优势,扩大外延、形成产业链<br><br>第七章 广播产业链的构建及服务的延伸<br>第一节 产业价值链<br>一、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及特征<br>二、企业集团竞争优势<br>三、传媒产业价值链<br>第二节 广播产业链的现状及构建<br>一、广播产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型<br>二、广播产业价值链的分化趋势<br>三、广播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趋势<br>四、广播产业价值链的延伸趋势<br>五、构建中国广播产业价值链的设想<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