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广播事业的大发展,一些国际性的广播电台也开始出现频率拥挤、互相干扰增多的现象。而此时,调频广播的优势开始凸现,导致了调频广播的第一次大的发展,并在60年代发展为立体声广播。<br> 六七十年代,在竞争加剧的媒介环境下,广播频道专业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音乐频道最充分地发挥了调频广播音质优良的特点,受到广泛欢迎,因而成为最早出现和发展最快的专业类频道。这类频道和其他专业性频道的增加和细分,带动了调频广播的发展。到80年代,调频广播已经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br> 到90年代,调频广播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数字化传播方式转变;二是调频广播的数量急剧增加。如美国的商业调频广播电台数量在1990年时是4392座,1996年增至5419座,到1999年上升到5766座。<br>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多次局部地区的冲突和战争,在这些冲突和战争中,广播充分显示了相比其他媒介的优势。因此,各国尤其是一些西方广播电视大国,在90年代后期尤其注重全面加强国际广播的发展。在多媒介技术发达的今天,这些国家不仅加强短波广播,还将更多的力量放在加强对他国发展调频广播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在英国广播公司世界电台曾经制定的1999-2002年的规划中,目标之一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在世界各国的首都都开办它的调频广播。三、我国广播业的发展现实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迁,我国的广播业发展也步入到新的阶段。现阶段,我国广播受众和收听格局已基本实现了六大转移:一是从中高龄受众向年轻受众的转移;二是从乡村听众到都市听众的转移;三是从草根阶层到精英白领阶层的转移;四是从固定收听到移动收听的转移;五是从专注聆听到伴随收听的转移;六是从教化式收听到娱乐消费式收听转移。<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