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其业,但中国人则是鄙弃其固有之职业,终日逐利。利己主义、金钱主义,日益磅礴,辛亥以还,此风尤盛[1]。他沉痛地说:“盖物质主义深入人心以来,宇宙无神,人间无灵,惟物质力之万能是认,复以惨酷无情之竞争淘汰说,鼓吹其间……一切人生之目的如何,宇宙之美观如何,均无暇问及,惟以如何而得保其生存,如何而得免于淘汰,为处世之紧急问题。质言之,即如何而使我为优者胜也,使人为劣者败者而已。如此世界,有优劣而无善恶,有胜败而无是非。”[2]
从杜亚泉的论述之中,可以看到物欲主义在民初已蔚成大潮。物欲主义之所以崛起,乃是与传统的儒家人生价值崩盘有关,而外来的富强论、进化论皆以唯物主义作基础,使得国人认物质为万能,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日益猖獗。整个世界不再有善恶,不再有是非,只剩下一个优胜劣败,如何自保生存。作为启蒙运动的反思者,杜亚泉的眼光是犀利的,透过物欲主义的表象,点出了现代社会世俗化的内在困境和焦虑。
然而,杜亚泉的论敌们显然有另外的看法。傅斯年并不同意物欲主义与现代性有什么关系,相反地,在他看来,物质主义的人生观来源于传统,与传统的专制主义相关:“中国人物质主义的人生观,最可痛恨……中国从古是专制政治,因而从古以来,这种主义最发达。专制政治,原不许人有精神上的见解,更教导人专在物质上用功夫。弄到现在,中国一般的人,只会吃,只会穿,只要吃好的,只要穿好的,只要住好的,只知求快乐,只知纵淫欲。”[3]杜亚泉和傅斯年的论述,都看到了物欲主义在清末民初泛滥的现象。章太炎在20世纪初,即看到人类的进化并非直线性的向善,善在进化,恶亦进化。“善恶、苦乐二端,必有并进兼行之事。”
展开
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的时刻,
——有必要系统回顾
西学引进中国的情况,进而比较西学与中学的传统,思考西学引进的得失,探讨在西学引进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学错了什么、学丢了什么;
——有必要深刻反省
“学到”的经验、“学错”的原因和“学失”的教训,并且追问学到的是否就好、学锚的是否要改、学失的还能否重新拾回;
——有必要深入研究
在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关系中,“西学”与“中学”彼此意味着什么、“中学”与“西学”之类概念有何新的意义、“中学”与“西学”的互动能否生发出全新的思想,甚至全新的领域。
——第五届中国文化论坛会议宗旨
立足于21世纪中国文明的历史处境,本论坛以跨学科的合作方式,从具体问题切入,重新认识中国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明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
——中国文化论坛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