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9834
  • 作      者:
    李光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光荣,湖南南县人,1963年8月出生,经济学博士,中共党员。先后获中南财经大学学士,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现为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直机关青年联合会常委,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兼任中国生产力协会副会长、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同时还受聘担任多家地方政府顾问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br>    近年来,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还从事研究工作,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和《财政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公司并购理论与实践》、《中国创业板市场》、《金融工程案例》和《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民族保险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理性认识和战略行动》等著作十多部。还主持了《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等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均被评为优秀科研成果。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金融在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既有数量扩张,也有结构优化,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风险。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影响着经济安全。《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一书,循三十年中国金融经济走过的曲折之路,深入剖析若干重大事件和无数典型案例,准确揭示了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九大金融风险,分析了这些风险是如何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作者创造性地提出“经济安全是第二国防”,以浓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九大金融风险的成因,更提出了以“防外安内”为基本战略的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建议。时逢百年难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众多经济体尚未走出泥潭之际,《中国金融风险与经济安全论纲》对我们抓住机遇,清除我国金融经济中的病毒,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垫付地方债务相当普遍,从而使地方债务转化为金融风险。<br>    风险三:非正规金融规模庞大成为金融安全隐患<br>    多年来,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发展资金十分困难(粗略计算,在工业方面,现在非国有部门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了。70%,但是它在过去十几年里获得的银行贷款,还不到银行发放贷款总额的20%),被迫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同时,由于正规金融部门的长期低效率,以及存款利率的多次下调,不少存款人脱离银行系统而把钱投入利率较高的非正规金融系统,形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目前中国非正规金融(“地下金融”)的规模已相当可观,据估计已接近正规金融的1/3。虽然非正规金融具有冲击金融压制、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扰乱正常金融秩序的一面,且无抵押的高利率贷款容易形成高风险资产,存款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尤其不应忽视的是,一些地下金融组织依靠暴力手段维护其利益,有的已经带有一定的黑社会性质。凡此种种,既增加了金融风险,也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安全。<br>    风险四:机制转化中金融机构的风险突出<br>    首先,银行业风险集中,资产质量有进一步改善空间。不良资产占比高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老大难问题,1999年以来,虽经政府多次采取剥离措施(包括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剥离管理),到2008年末,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仍为5681.8 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的2.4 5%。行业结构仍然高度垄断,竞争不足,公司治理普遍薄弱,业务创新能力差,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其次,证券业隐藏着巨额金融风险。证券公司收入结构不合理,资产质量总体状况不高,流动性明显不足,累积风险严重,一批证券公司已处于严重资不抵债局面。它们还普遍存在违法受益“私人化”,违法成本“社会化”的制度性错位激励,总体道德风险严重。必须指出的是,2006年以来股市的牛市行情使证券公司的日子普遍好过了,但愿它不被用来掩盖问题,而是作为深化改革、做大做强的机遇。再次,保险业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
目录
    上篇 当前中国存在九大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安全<br>    引言<br>    第一章 金融结构与融资形式畸形发展使风险集中于银行<br>    第一节 我国金融结构与融资形式的现状<br>    一、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br>    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br>    第二节 金融结构和融资形式畸形的后果<br>    一、金融结构和融资形式畸形表现为M2/GDP比率过高<br>    二、M2/GDP比率过高使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br>    <br>    第二章 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相互传感而放大<br>    第一节 金融风险向财政转移<br>    一、转移路径: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财政<br>    二、现行体制下金融风险最终要由财政兜底<br>    第二节 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br>    一、中央政府财政赤字较大和债务依存度较高<br>    二、庞大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能诱发金融风险和威胁经济安全<br>    <br>    第三章 非正规金融规模庞大成为金融安全隐患<br>    第一节 非正规金融及其规模<br>    一、非正规金融及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br>    二、目前中国非正规金融的规模<br>    第二节 非正规金融的影响和风险<br>    一、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br>    二、非正规金融的消极影响与风险<br>    <br>    第四章 机制转化中金融机构的风险突出<br>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集中,资产质量有进一步改善空间<br>    一、信用风险<br>    二、市场风险<br>    三、操作风险<br>    四、流动性风险<br>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累积的金融风险<br>    一、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br>    二、政策性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所占比重大<br>    三、政策性银行存在较大的呆账准备金缺口<br>    第三节 资产管理公司依靠外国投行处置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br>    一、违规暗箱操作处置不良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br>    二、不良资产处理中最现实的风险是我国国民财富流失国外<br>    三、依靠国际投行处置不良资产可能危及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br>    第四节 证券业存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br>    一、证券市场割裂带来的风险<br>    二、证券市场监管尚不成熟规范形成的风险<br>    三、证券公司存在的高风险<br>    第五节 保险业风险不容忽视<br>    一、我国保险行业过于弱小而形成的系统性风险<br>    二、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br>    三、保险生态环境风险<br>    <br>    第五章 资本项目管制有效性的严重弱化导致不正常资本流动<br>    第一节 国际金融资本的非法流入<br>    一、高报出口商品价格以回款收汇形式流入<br>    二、借空壳公司以注册资本金的形式进入<br>    三、利用地下钱庄非法流入<br>    第二节 假外资的寻租性流入<br>    一、流入的外资有相当部分是“政策寻租”的假外资<br>    二、大量国际游资伪装为经常项目收支违规跨境流动<br>    第三节 我国资本外逃日趋严重<br>    一、外资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逃税、非法转移利润<br>    二、国内企业资本外逃花样繁多<br>    三、离岸金融中心成为我国资本外逃的“中转站<br>    四、利用隐蔽多样的地下汇兑渠道外逃<br>    五、中国房地产等行业几乎不存在对跨境资本流动及汇兑的管制<br>    <br>    第六章 人民币汇率机制缺陷带来诸多不良后果<br>    第一节 汇改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缺陷的表现<br>    一、汇率调节机制僵化导致外汇市场不发达<br>    二、基础汇率的确定缺乏合理依据<br>    三、高昂的制度维护成本<br>    四、严重影响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br>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机制缺陷带来的不良后果<br>    一、人民币汇价低估助长粗放型外贸增长引发国际贸易摩擦<br>    二、汇率机制长期扭曲导致外贸依存度过高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br>    第三节 过多的外汇储备下的投资风险<br>    一、目前的外汇储备显然已超过合理需要<br>    二、外汇储备过多造成较多负面效应<br>    三、外汇储备过多压力下的对外投资风险<br>    <br>    第七章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日益凸显<br>    第一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br>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准备阶段<br>    二、利率市场化推进阶段<br>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br>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阶段性风险<br>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恒久性风险<br>    <br>    第八章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br>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的种种表征<br>    一、房地产市场过热价格太高隐含的风险<br>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高负债经营隐含财务风险<br>    三、“假按揭”凸显道德风险<br>    四、基层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存在操作风险<br>    五、土地开发贷款有较大信用风险<br>    六、房地产贷款法律风险加大<br>    第二节 导致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两大本源<br>    一、住房制度单一化带来的风险<br>    二、职能未转变的政府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带来的风险<br>    <br>    第九章 金融开放过程中的“拉美化”风险<br>    第一节 金融开放中拉美化风险的主要表现<br>    一、证券市场的伪国际化导致国民利益的流失<br>    二、外资金融机构向中国金融领域渗透影响中国经济安全<br>    第二节 金融开放过程中需要认识清楚的几个基本问题<br>    一、国有金融机构大规模集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动因<br>    二、中国国有金融机构的价值如何评估<br>    三、认清问题的实质——金融拉美化风险<br>    第三节 金融拉美化的严重后果<br>    一、金融控制权的旁落<br>    二、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br>    <br>    中篇 中国金融风险成因的深层次分析<br>    引言<br>    第十章 分析金融风险成因的框架<br>    第一节 “财政-国有企业-国有银行”<br>    一、财政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的机制<br>    二、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机制<br>    导论<br>    一、当前中国存在九大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安全<br>    二、对中国九大金融风险成因的深层次分析<br>    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基本战略与政策建议<br>    ……<br>    第十一章 政府行为不规范与金融风险的形成<br>    第十二章 金融风险成因的其他环境因素分析<br>    下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