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繁荣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或许是突如其来的房地产热,投机者像买卖股票一样疯狂地买卖房屋,并在短期内获取2至3倍的利润;或许泡沫在新经济时代来临之后就开始孕育了: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出现使人们把安身立命的储蓄搬到了华尔街的股市上来。
政客和决策者们不但不阻止这种短期暴富的阴谋,反而鼓励了这样的行为。即使像美国总统这样的权贵都坚信不应该干预经济,美联储对投机潮同样也没什么作为。这样,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型金融机构的涌现、无知的投资者对复杂证券的狂热购买、以及机构对债权人资金的滥用等因素的作用下,金融创新和金融大爆炸就出现了。
然后,繁荣逐渐演变为资产泡沫。从巨无霸的银行到普通的投资者,每个人都将其杠杆率放到最大,怀着雄心壮志去赌资产价格会一路上行。许多经济学家都坚持着这样一个信条:市场永远都是正确的,最好的政策是不干预市场。当然,也有很多人提醒过这会导致市场崩溃,但是他们最终要么被嘲讽,要么被忽视。
随之,金融危机突袭而来,破产潮笼罩着整个华尔街,那些曾经备受尊敬的金融机构在债主们的质疑声中摇摇欲坠。在金融风暴短暂平息期间,一些人声称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事实是危机愈发严重。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尽管包括高盛在内的一些投资银行得以幸存,但大量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瞬间轰然倒塌。他们的信贷资产大量蒸发,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存贷款业务大规模收缩,最终不得不等着其他更加卓越的公司去重组他们的债务。
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崩盘,抵押品被暂停赎回,大量公司破产,消费骤减。随着大量庞氏骗局被揭露,人们发现勾结和欺诈行为广泛地存在于金融行业。随后,美国的危机逐渐扩散到全球,其他国家的股市、银行、投资银行也麻烦不断。失业率高涨,工业生产大幅减少,物价大幅下跌,通货紧缩的幽灵笼罩着整个世界。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上述情形发生在80多年前的“大萧条”时代,距今并不久远。现在,这一情形又复现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充斥市场,金融监管不力,金融创新制造了史无前例的泡沫。泡沫的破裂,几乎把华尔街的金融体系摧毁,衰退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全球经济陷入崩溃。这两次金融危机如此相像并非偶然,引发这次“大衰退”的原因和“大萧条”时代没什么两样。
这两次大危机的特征与其他的金融危机也很类似,都表现为市场非理性的亢奋、金字塔型的杠杆比率、金融创新、资产泡沫、情绪恐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挤兑等等。同样,从1720年臭名昭著的“南海泡沫”、1825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到20世纪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比如日本的“失去的十年”、美国的存贷款危机,以及20世纪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子。
回顾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并非偶然,而是常态。不能说所有的危机都一样,事实上,每次金融危机都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其问题根源也出自不同的经济领域:有时源自房地产市场的高杠杆率,有时源自金融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同样,由于政府干预的规模和程度不同,它们对经济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发生了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其危害程度则取决于是选择国际合作,还是相互对抗。
应对经济危机并非易事,一旦处理失当,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摧毁实体经济,掠走财富,削减工作岗位,大幅增加财政负担。更为可怕的是,政府下台,国家破产,国际贸易争端。经济危机甚至会引发战争,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大萧条”所引发的。因此,对经济危机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金融危机有迹可循
2007年初,当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和次级抵押债券危机开始初现时,人们最初的反应是将信将疑甚至否认。2007年3月,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满怀信心地向国会保证:“目前,次级债券市场的问题是可以控制的。”夏天,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试图消除人们对次级抵押债券的疑虑:“我并不认为它们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多大的威胁。”
即使在危机已经爆发后,还有很多人拒绝承认现实。2008年5月,在贝尔斯登破产后,保尔森还发表了一个乐观的声明:“展望未来,我希望金融市场不要受近期事件的影响,而是要多看看乐观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到了夏天,房地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相继倒闭,但仍然有很多人对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
股市大师和财经评论人唐纳德·鲁斯金是持有盲目乐观态度的典型代表,他在2008年9月14日的《华盛顿邮报》社评中预言,复苏很快就会到来。
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等华尔街投行麻烦不断,失业率略微上升,这都表明经济中的确发生了一些困难,但是它们都不具备引发经济衰退甚至大萧条的条件……声称经济出现衰退的人,尤其是声称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衰退的,都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标准定义“衰退”。
第二天,雷曼兄弟就倒闭了,恐慌迅速蔓延到整个世界,全球金融体系陷入崩溃之中。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世界经济经历了堪比“大萧条”时代的自由落体运动。
……
展开
全球金融危机从一个层面预示着我们原有的经济分析框架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断重复着的现实表明,经济危机已不再像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那样属于“偶然事件”,这促使我们需要逐步建立一种全新的思考范式,鲁比尼博士在这方面迈出了有益的一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 徐林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过去,对经济危机的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也刚刚开始。“末日博士”鲁比尼教授因对这场危机的成功预言,近年来声名鹊起。本书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剖析了经济危机的前世今生,对于经济危机的根源给予了跟踪揭示,更重要的是对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给出了建议,无论对于经济学者、政府决策者、专业投资人,还是普通投资者,在当前的环境下都是一本难得的参考读本。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贾康
我们正处于金融史上一个十分脆弱的时刻。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余波未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和货币危机似乎也拉开了新的序幕,国际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正是反映了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急剧变动的时期,鲁比尼博士的这本书为我们呈现和剖析了从资产泡沫破灭、银行业危机到货币崩溃的一连串故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 阵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