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中卷,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实证分析(1980-20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17362
  • 作      者:
    潘英丽,朱喜,苏立峰等著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笔者最初涉及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与我的导师陈彪如先生主持的上海市政府“九五”规划课题中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项目研究。后来我在1999年和2004年分别主持完成了上海市政府“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课题。2003年10月我还参与了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组织的考察团赴新加坡、伦敦和法兰克福等地考察和总结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在这些决策咨询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也对全球范围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演变和内在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2005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并确定了此项系列研究计划。整个研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方华院长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985项目”二期的经费资助,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在研究团队近5年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系列研究项目,并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颁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得以明确并加快实施的历史性时刻,付梓出版,与读者见面。
展开
精彩书摘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历史与理论分析<br>    上篇 历史分析<br>    第二章 13-18世纪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br>    从13世纪直至17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城邦在贸易与金融领域居统治地位。13世纪佛罗伦萨成为第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并依靠国际贸易和向宗主国的借款维持其金融中心的地位。14世纪英王爱德华三世拒绝还款,佛罗伦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复存在。这是主权或国家风险毁灭金融中心的第一个案例。16世纪热那亚通过建立于金银之上的信用体系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Scholey(1987)称:这不是建立于本地贸易或地方盈余之上,而是建立于通过证券化或信用延伸聚集其他地区货币盈余的复杂系统之上的金融中心。17世纪末,阿姆斯特丹取代热那亚成为金融中心。当时的荷兰共和国是世界的商业帝国,阿姆斯特丹则是帝国的金融中心。城市拥有银行、外汇交易、股票交易和黄金交易等业务,是荷兰投资者向国外输出资本的主要渠道。这些资本主要流向英格兰。荷兰人是当时的金融创新者和国际套利者,他们推出了远期合约、保证金、卖空以及其他我们如今司空见惯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技巧。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荷兰金融交易活动的中心。17世纪末,阿姆斯特丹成为拥有多种证券与产品的世界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与意大利的城市有很大的区别。阿姆斯特丹有国家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同时还是欧洲的商业和信息交流中心。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讨论意大利和阿姆斯特丹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
展开
目录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历史与理论分析<br>    序<br>    第一章 导论<br>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及层系结构<br>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主要内容<br>    第三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主要方法<br>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结构安排<br>    上篇 历史分析<br>    第二章 13—18世纪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br>    第一节 意大利城邦: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br>    第二节 阿姆斯特丹的兴衰<br>    第三章 19世纪伦敦的蠕起<br>    第一节 15—18世纪伦敦金融的成长<br>    第二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确立(1795—1814—1914)<br>    第四章 双城记:纽约的崛起及纽约与伦敦问的竞争<br>    第一节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br>    第二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一从衰落到复苏(1914—1957)<br>    第三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重新崛起<br>    第五章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br>    第一节 1900—1975年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起<br>    第二节 金融国际化与东京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br>    第三节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条件<br>    第四节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各个子市场的形成和发展<br>    第五节 泡沫经济的破灭与日本经济和金融体制的问题<br>    第六节 日本金融振兴计划——1998年金融体制改革法与2007年金融产品交易法<br>    第六章 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趋势<br>    第一节 离岸金融中心基本特征和类型<br>    第二节 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br>    第三节 离岸金融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br>    第四节 国际社会对离岸金融中心加强监管的努力<br>    下篇 理论分析<br>    第七章 金融中心形成的新古典经济学解释<br>    第一节 早期的区位理论<br>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理论<br>    第三节 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理论<br>    第八章 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金融地理学解释<br>    第一节 金融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br>    第二节 信息外部性与信息腹地理论<br>    第三节 金融中心形成的地域根植性及其面临的挑战<br>    第九章 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全球城市理论<br>    第一节 全球城市理论的形成<br>    第二节 Sassen的全球城市理论<br>    第三节 世界城市网络理论及其实证分析<br>    第十章 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理论总结<br>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演变的历史经验<br>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总结<br>    参考文献<br>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实证分析(1980-2006)<br>    第一章 国际金融中心实证研究概述<br>    第一节 已有计量研究综述<br>    第二节 本书设立的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br>    第二章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br>    第一节 1980年以来伦敦金融业发展概况<br>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br>    第三节 影响伦敦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br>    第四节 对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协整分析<br>    第三章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br>    第一节 1980—2006年间纽约金融业发展概况<br>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br>    第三节 影响纽约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br>    第四节 对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协整检验<br>    第四章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br>    第一节 1980—2006年间东京金融业发展概况<br>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br>    第三节 影响东京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br>    第四节 对影响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br>    第五节 <br>    第五章 全球金融中心的国际比较<br>    第六章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br>    第七章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br>    第八章 香港和新加坡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比较<br>    第九章 金融中心演进影响因素和福利效应的实证分析<br>    参考文献<br>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国家战略与城市规划<br>    上篇 战略背景<br>    第一章 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中心未来格局的影响与中国的金融强国机遇<br>    第一节 金融危机的全球结构性原因和制度根源<br>    第二节 全球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更为平衡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酝酿和发展<br>    第三节 全球再平衡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强国机遇<br>    第二章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国经济转型<br>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初级阶段的基本宗旨: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br>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的成功转型与可持续发展<br>    第三节 构建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制度条件<br>    中篇 国家战略布局<br>    第三章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优势互补的功能定位<br>    第一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基础与现有条件<br>    第二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优势互补的功能定位<br>    第三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协调政策与香港规划建设的重点领域<br>    第四章 中国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甄选与布局<br>    第一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甄选与布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br>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金融基础条件的地区比较<br>    第三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所在区域的甄选<br>    第四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候选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分析<br>    第五节 中国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甄选结果<br>    下篇 城市规划<br>    第五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推进领域<br>    参考文献<br>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