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结构是指金融产业中金融组织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反映金融组织之间及其和其他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易地位和关系。金融开放对金融市场竞争性影响显著,金融市场结构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金融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的提高。与欧美发达成熟的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而且,我国金融业是在高度行政垄断条件下产生的高集中度产业,是竞争最不充分的行业,也是市场绩效较差的行业之一。伴随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竞争性金融市场结构的构建将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br> 前一阶段的改革并没有改变我国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第一,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在全国存款中的份额占60%以上;第二,我国中央银行的低利率贷款的95%是给这4家商业银行;第三,四大商业银行在结算业务、外汇业务、分支机构设置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惠条件,这种垄断性的市场结构抑制了竞争,使我国金融业未能形成规范的竞争环境,从而使金融业的效率、服务质量提高不快。由于利润的诱惑,使意向进入者众多。前些年,一些变相的银行金融机构应运而生,这些变相的金融机构未纳入规范监管体系,已经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干扰了金融秩序,使整个金融业的风险大大增加。<br> 从国外经验来看,要提高金融业效率,降低金融业风险,就必须打破垄断、改变这种无法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市场垄断,促进和提高市场竞争。尤其是在WTO过渡期后,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化,伴随利率、汇率管制的放松,外资金融机构的大规模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国有经济垄断金融市场的格局将逐渐被打破,金融市场产权多元化趋势将日益明显,国有、外资、民营将成为竞争性金融市场结构的主体。而目前所倡导的“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是各种垄断性行业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促进市场结构逐渐成熟的重要途径。我国金融开放加快的直接效应是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和规模将大大提高,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由此必然演化为金融市场结构的急剧变动。<br> 在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山东省局域市场的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直接关系我国整体金融市场结构性变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经济规模、发展速度和内在质量都位居前列,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山东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金融业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先进省份相比,山东金融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山东金融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除了金融总量与经济总量不相称以外,山东省金融市场结构的不尽合理导致了金融市场效率的低下,尤其是金融市场存在较强的垄断制约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了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对山东省金融市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