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的崩塌与复兴
自从亨利·戈德曼离开高盛公司以后,以他与菲利普·雷曼的私人交情为纽带的高盛公司与雷曼兄弟公司的合作关系,也命中注定地一步步走向终点--随着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争执愈演愈烈,最终两家公司正式决裂,而且重新分配了旗下共有的60家证券发行机构。如此一来,高盛公司在失去亨利·戈德曼所拥有的那部分资金以后,不久又痛失了雷曼兄弟公司有力的资金后援。在严峻的形势下,高盛公司不得不急切地物色能够代替亨利·戈德曼的领导者。不幸的是,他们找到的是威迪奥·凯钦斯。凯钦斯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曾当过律师,又有在多家信托公司和制造业公司任职的经历,并且还是一位著有众多畅销书的经济学者,他的乐观和自信深深地吸引了高盛公司的合伙人。然而正是这种对美国经济的过度自信使得高盛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的漩涡中几乎被彻底摧毁。1918年,凯钦斯加入了高盛,唤醒了公司沉眠已久的证券包销业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兼并狂潮中,高盛公司帮助通用食品、国民每日产品以及克拉夫特等很多公司成功进行了资产重组,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凯钦斯的领导下,高盛公司的业务逐渐步入正轨,经营业绩也出现了稳步增长的良好趋势。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将高盛逐步引向噩梦的美好幻境。1928年年底,在掌握了高盛公司最大的股权份额之后,热情高涨的凯钦斯组建起高盛交易公司这一信托投资机构,用于聚集个人投资者的零散资金从事股票投资。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持续了近三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增长500/0以上,通货膨胀水平接近于零,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盈余。的“奇迹”的影响下,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乐观激昂的情绪中,在如火如荼的股票市场上追逐着自己发家致富的美梦。由于高盛交易公司是由投资界享有盛誉的高盛公司运营的,个人投资者普遍认为它的管理是相对可靠的。
尽管最初的计划吸引的信托资金不超过5 000万,其中由高盛出资25%,不想高盛交易公司的股票销售情况异常火暴,在上市的当天就被抢购一空,并且股价迅速攀升到每股222.5美元,比最初的发行价格每股100美元高出一倍还要多。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凯钦斯和狂热的股民们都没有注意到严重虚高的股价背后所潜藏着的巨大危机。高盛交易公司继续发行着大量的股票,并且在反复进行的股票交易中投入了超过5 700万美元的资金。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高盛交易公司就发行了总价值超过2.5亿美元的证券,仅用2 000万美元的资本投入就换来了5亿美元资金的控制权,并从中赚取了数额不菲的手续费。
然而,股市大崩盘的危机也在此时悄然而至。高盛公司中萨克斯家的合伙人对高盛交易公司的巨额杠杆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警觉,尽管远在欧洲,他们依然将手中的股票尽数抛出。然而,萨克斯兄弟的焦虑和警告并没有将凯钦斯从狂热中唤醒,反而被其取笑为“缺乏想象力”。
不久,“黑色星期四”降临美国。随着股市的全盘崩盘,纽约证券交易所在短短半个月内蒸发掉的资产几乎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所耗费的全部开支。由于过高的金融杠杆和凯钦斯对股票的情有独钟,高盛交易公司沦为了华尔街上最大的输家,并且它的溃败直接导致广大投资者将矛头指向了高盛公司,并使得高盛公司在金融界多年积累的美誉毁于一旦。不仅如此,在今后的十年里,高盛公司陷入了涉案金额高达数亿美元的法律诉讼案中。
在紧随着股市崩盘而来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盛公司几乎一直都处在死亡的边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