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起人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98575
  • 作      者:
    张金若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金若,男,福建南安人。1998年9月至2008年7月就读于厦门大学会计系,先后取得管理学(会计)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并于2008年赴香港浸会大学会计与法律系学习、交流、研究。现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同时是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和中国会计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与财务会计准则研究,近年来曾在《会计研究》《证券市场导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参与多部国内外有关专著、教材的编著与翻译工作。目前的研究项目包括资产证券化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国际会计趋同与中国会计准则改革、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等方面。
展开
内容介绍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由其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被关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断言为“百年一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进程。研究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就必须首先研究资产证券化1 20世纪70年代,作为有别于传统融资方式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诞生,并逐渐发展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第一大类固定收益类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也在欧洲、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了“破冰之旅”,并在两三年内取得了较快发展。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其巨大的益处,改善了发起人流动性并分散了发起人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投资机会。在市场正常运作时期,风险的分散意味着更多的投资者能够享受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然而,风险与收益的分散化,同时意味着责任的稀释。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也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受影响对象会被无限制地扩大范围。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将世界卷入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发展遭受严重阻隔。是证券化的制度设计漏洞使然,还是监管缺失?政府机构、市场人士、学者,都在分别从不同领域寻找答案。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大多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是以过手证券的形式发行的,至今过手证券在美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除了抵押债权外,汽车贷款、信用卡债权等债权在证券化初期也采用了过手证券的形式。<br>    由于过手证券的投资者对资产池享有所有权,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服务人不能对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进行任何处理,而是简单地“过手”给投资者,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基础资产的提前偿还风险和违约风险,因此,这种权益性凭证性质的过手证券只是将原始权益人的风险转移并细化到每个投资者身上而已。此时每个投资者都面临着相同的风险和相同比例的本息支付,风险和收益的同质性不利于吸引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思路:其一,提供担保;其二,改革业务设计。沿着第一种思路,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出现了部分修正的过手证券(Partially-Modified Pass一Through)、完全修正的过手证券(Modified Pass-Through)、资产支持债券(Asset-Backed Bond)以及转付债券(Pay-Through)等资产证券化品种。部分修正的过手证券的特点是:不管是否收到原始债务人的偿付资金,这种证券的投资者都可以获得一定偿付。完全修正的过手证券的特点是:不管是否收到原始债务人的偿付资金,都保证按计划向投资者完全偿付。资产支持债券和转付债券,与过手证券相同,它们也都是以资产池为标的进行设计的,但是,资产支持债券和转付债券代表的是投资者持有的债权,而不是对发起人资产池的所有权。资产支持债券的重要特征在于通常会设定超额担保。前面三种证券,都只能解决投资者自行承担基础资产的提前偿付风险和违约风险,而不能解决投资者对不同风险和收益安排的证券的需求。转付债券的重要特征在于对资产池的现金流量进行了重组,从而可以发行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组合的证券。<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br>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br>第二节 研究方法<br>第三节 创新与局限性<br><br>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业务介绍——结合美国制度背景<br>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业务介绍<br>第二节 美国资产证券化产生及发展历史回顾<br><br>第三章 发起人金融资产症券化会计规范变迁及分析评价<br>第一节 从资产定义和收入确认谈起<br>第二节 FASB对发起人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观点的沿革与评价<br>第三节 IASC/IASB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观点评述<br>第四节 FASB与IASC/IASB有关特殊目的实体合并问题的规范<br><br>第四章 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及其现状<br>第一节 离岸操作阶段<br>第二节 准资产证券化阶段<br>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试点阶段<br><br>第五章 中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问题研究<br>第一节 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br>第二节 对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发起人会计规范的评价和建议<br>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综合案例比较分析<br><br>第六章 金融危机对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影响<br>第一节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与危机的发展过程<br>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影响及对策<br>附录:花旗集团的分拆——财务会计视角<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