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行为金融的资产选择模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98004
  • 作      者:
    彭飞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彭飞,湖南衡山人,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副教授。现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兴趣涉及资产选择、行为金融、公司理财、基金投资策略、风险投资等领域。在《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基金两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基金6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行为金融的资产选择模型研究》支持金融理论发展应走行为金融研究与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相结合之路的观点。《基于行为金融的资产选择模型研究》在系统分析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实际判断与决策行为的基础上,将行为金融有关风险心理的研究成果纳入现代资产选择理论,深入探讨了行为资产选择的基本理论、应用及前沿发展,构建了一个行为资产选择的基本框架。书中的观点和方法,对于选择有效的投资组合与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行为金融是近三十年来在国外迅速崛起的研究领域。行为金融的基本假设更加“贴近”现实,基于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两大基石,行为金融有效地解释了许多现代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并从许多方面开始构建与现代金融理论相对的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了有力挑战。
展开
精彩书摘
    由于这些系统性的偏差,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并不能很好地服从最优决策模型。长期以来,以均值方差模型为核心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发展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第一,理性人假设局限,大量心理试验和金融市场现实说明了投资者不能够做到完全理性,各种认知偏差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第二,投资者风险态度一致性假设局限,心理试验表明,投资者并不总是厌恶风险,有时候也会追求风险,而且实际上投资者不是风险厌恶型,而是损失规避型;第三,对投资者风险的测度存在局限。这些局限存在的原因在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模型忽视了对投资者行为和心理因素的考虑,导致模型不能够有效指导实际投资活动,因此建立起能够符合投资者实际决策心理和行为的投资决策模型显得非常必要。<br>    我们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把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结论,如展望理论、框定效应、心理账户以及安全、潜力和渴望理论,融人现代资产选择理论中,建立起相应的符合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和心理的资产选择模型。<br>    为了能够建立起量化的资产选择模型,我们仍然假定投资者的目标是追求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假定投资者的行为偏差来自于“系统性心理错误”,即由于受启发式偏差以及其他认知偏差(例如决策中存在参照点,对等量赢得和损失的心理感受不对等,具有心理账户决策特征等),导致投资者犯系统性的心理错误,而对所获信息做出错误的处理(此处的“错误”指与理性预期不相一致,如违背贝叶斯法则等)。<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br>1.1 现代金融理论及其决策基础<br>1.1.1 现代金融理论概述<br>1.1.2 预期效用理论体系<br>1.1.3 对现代金融理论简评<br>1.2 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br>1.2.1 资产选择理论的内涵与分类<br>1.2.2 现代资产选择理论的发展综述<br>1.2.3 资产选择理论研究的新动向<br>1.2.4 对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评述?<br>1.3 行为金融及其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挑战<br>1.3.1 行为金融的定义<br>1.3.2 行为金融的发展历史<br>1.3.3 行为金融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挑战<br>1.3.4 行为金融的研究体系<br>1.3.5 金融研究的发展方向<br>1.4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理论假设以及内容框架<br>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br>1.4.2 理论假设<br>1.4.3 本书的结构安排<br><br>第2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br>2.1 心理实验对预期效用理论的挑战<br>2.1.1 对消除性的质疑<br>2.1.2 对传递性的质疑<br>2.1.3 对优势性的质疑<br>2.1.4 对恒定性的质疑<br>2.2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br>2.2.1 启发式偏差<br>2.2.2 框定偏差<br>2.2.3 心理账户<br>2.2.4 证实偏差<br>2.3 金融市场中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偏差<br>2.3.1 损失厌恶<br>2.3.2 后悔厌恶<br>2.3.3 模糊厌恶<br>2.3.4 处置效应<br>2.3.5 过度自信<br>2.3.6 羊群行为<br>2.4 展望理论<br>2.4.1 对预期效用理论的修正<br>2.4.2 展望理论的形成<br>2.4.3 展望理论<br>2.4.4 累积展望理论<br>2.4.5 展望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的比较<br>2.5 本章小结<br><br>第3章基于方差风险测度的行为资产选择<br>3.1 均值-方差模型<br>3.1.1 均值-方差模型<br>3.1.2 简单评述<br>3.2 收益价值函数<br>3.2.1 收益的参照点处理<br>3.2.2 参照点收益的价值函数转化<br>3.3 均值-价值方差模型<br>3.3.1 模型建立<br>3.3.2 基于均值-价值方差模型投资的两基金分离定理<br>3.3.3 均值-价值方差模型的效用函数形式<br>3.3.4 其他基于方差风险概念的资产选择模型<br>3.3.5 资产选择模型的实证比较<br>3.4 线性价值函数下价值比率变化对投资风险的影响<br>3.5 本章小结<br><br>第4章 基于价值离差的行为资产选择<br>4.1 绝对离差资产选择<br>4.2 基于价值离差的资产选择模型<br>4.2.1 模型建立<br>4.2.2 收益均衡因子<br>4.2.3 模型求解<br>4.2.4 投资者只有唯一参照点的资产选择模型<br>4.2.5 收益状态概率不等情形下的资产选择模型<br>4.3 模型的比较<br>4.3.1 以期望下方离差作为风险的比较<br>4.3.2 以价值离差作为风险的比较<br>4.4 本章小结<br><br>第5章 极大极小行为资产选择<br>5.1 极大极小准则及其资产选择模型<br>5.1.1 不确定型决策准则<br>5.1.2 极大极小准则下的资产选择研究现状<br>5.1.3 简评<br>5.2 极大极小价值离差资产选择模型<br>5.2.1 模型建立和分析<br>5.2.2 收益均衡因子<br>5.2.3 关于收益参考点的讨论<br>5.2.4 模型的比较分析<br>5.3 极大极小风险价值资产选择<br>5.3.1 风险价值理论简述<br>5.3.2 基于极大极小风险价值的组合投资模型<br>5.4 本章小结<br><br>第6章 下偏矩风险行为资产选择<br>6.1 引言<br>6.2 SP/A理论<br>6.3 行为投资组合理论(BPT)及其发展<br>6.3.1 资产组合的金字塔结构<br>6.3.2 单一账户资产组合选择模型(BPT-SA)<br>6.3.3 多账户资产选择模型(BPT-SA)<br>6.3.4 行为投资组合模型的发展<br>6.4 基于下偏矩的单心理账户行为投资组合模型(LBPT-SA)<br>6.4.1 LBPT-SA模型的建立<br>6.4.2 不等概率状态下的LBPT-SA模型<br>6.4.3 应用SP/A理论的LBPT-SA模型<br>6.4.4 关于风险度B<br>6.4.5 模型说明<br>6.5 LBPT模型的线性规划形式及其有效前沿<br>6.5.1 LBPT模型的线性规划形式<br>6.5.2 LBPT模型的有效前沿<br>6.6 下偏矩行为投资组合模型(LBPT-SA)<br>6.7 本章小结<br>结论<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