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宗商品与金融资产国际定价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60871
  • 作      者:
    吴冲锋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大宗商品与金融资产国际定价权研究(精)》首先阐明定价权研究背景,指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和对外贸易中的“高买低卖”给我国国民经济可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内外有关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联动效应可能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定价能力,这些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然后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阐明这些价格的关系,其中包括大宗的商品交易、汇率、股票指数的一系列产品。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最终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大宗商品与金融资产国际定价权研究(精)》适于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金融管理和国际贸易研究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也适于从事经济管理的政府部门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以及企业中高层经理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股票指数期货是期货契约的一种,是契约中约定双方在某一到期日以执行价格采取现金结算差价的衍生性金融产品。期货交易由于是在期货交易所内公开交易,所以同一个月份只有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是目前市场投资人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看法,具有指标性的功能。因此期货具有价格发现(price discovery)的功能。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交易成本及交易机制等方面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标的资产,不同交易市场所承担的价格发现功能也会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金融交易所不能提供便利和有效率的交易环境,交易者将会寻找提供类似金融产品的其他更有效率的金融交易所。而更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往往承担了更多的价格发现过程,失去效率的交易所也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交易者,并进一步导致其失去价格发现的作用。更富效率的市场在价格发现的过程中将发挥主导作用,这就导致世界上各个地区交易所之间为争夺市场的定价权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价格发现领域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是Conzala和Granger(1995)的永久短暂(permanent transitory,简写为P-T)模型和Hasbrouck(1995)的信息份额(information share,简写为I-S)模型,这两种模型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境外中国股票衍生品交易对中国金融资产定价的影响
1.1 概述
1.2 理论分析及相关模型
1.3 实证研究
1.4 案例分析

第2章 境外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2.1 概述
2.2 人民币NDF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
2.3 人民币NDF对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实证研究
2.4 离岸衍生品(NDF)对境内产品影响的案例分析

第3章 人民币压力指数测算
3.1 概述
3.2 汇率理论和外汇压力理论模型
3.3 实证分析
3.4 人民币压力指数系统的构建

第4章 境内外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联合监管体系和政策框架设计
4.1 概述
4.2 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理论
4.3 案例分析
4.4 境内外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联合监管路径体系设计

第5章 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的话语权研究
5.1 概述
5.2 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的话语权现状及缺失原因
5.3 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定价功能实证分析
5.4 我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话语权缺失案例
5.5 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