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对棉花、化肥、肉、糖等重要商品建立储备制度,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的变化,储备商品的品种有所丰富、规模也逐步增加。包括粮食、食用油、肉、食糖、棉花、羊毛、医药、化肥、石油等在内的多种重要商品都建立了储备制度。在应对本轮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各项调、控措施中,投放国家储备猪肉等储备商品,增加短缺商品供给,也是重要的一项,对控制价格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不论是从商品储备体系自身效率和效益的角度,还是从它所能达到的宏观调控效果方面来看,我国的国家商品储备体系都存在一些不足,如储备品种仍然偏少,不能完全满足宏观调控及突发事件应急的需要;有些商品储备规模偏小,调节功能的发挥受到一定限制;储备商品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很多商品采取产地储备,没有考虑主要销售区域,影响应急调拨的效率;储备商品轮换不及时、统计不准确,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与管理分散、相关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资金保障不充分,以及管理监督不够严格等有关。
为了提高国家商品储备体系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使之切实发挥调节供求、平抑物价的作用,以成为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之一,需要加快完善储备体系。
第一,对国家商品储备品种和规模进行系统研究,充分考虑宏观调控、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以及财政支出方面的承受能力,调整改进国家商品储备规模与结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