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族旅游研究与旅游资源调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13125
  • 作      者:
    张超,喇明清主编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本论文集的编辑出版,使我院老师得到了一次锻炼。人选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在旅游管理应用上,他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索;在民族旅游资源的调查中,他们不辞辛苦,跋山涉水,认真搜集。因之,论文集里不乏个人创见、思想火花或珍稀资料。不过,对于我校“十二五”期间深入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构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民族旅游学科“大厦”来说,这又仅是夯实基础、构建框架之作。因此,恳请大家批评帮助,以期这一领域的研究、讨论日趋活跃。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游客来源单一
    调查表中的数据显示,四川省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来源单一,自费游客只占游客总数的4l%,公费游客占—半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要探讨其原因,我们必须从游客的来源来进行考察。红色旅游的客源多由四部分构成:①由单位和集体按照预定的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其中共产党员占多数)前往革命纪念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②部分游客来到景点是为了举行入党(团)宣誓。这种活动多在党的生日、节假日或其他重大纪念日,而且多由单位组织。③很多大、中专学校春、秋两季的郊游活动也多选在红色旅游区。④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者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留下了不可胜数的遗址、旧址和革命文物,这是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宝贵的原始实物材料,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许多研究者为了发掘相关的革命事迹和史料,深入到边远地区和民间以充实其研究内容。这种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考察,也是红色旅游重要的补充表现形式。通过以上对红色旅游客源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务旅行者在红色旅游客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许多党政部门将会议和活动等放在红色景区召开,会后即组织与会人员进行红色旅游参观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色旅游更多地成为革命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
    这种思想教育方式对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但是广大的普通游客则很难接受这种单纯的思想教育旅游,他们中多数人渴望从自己平常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寄情于优美的山水美景之间,并不只是为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发展红色旅游,我们就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即将思想教育与休闲娱乐的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红色旅游客源单一的现状。
    (二)红色旅游景区吸引力不强
    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定位主要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因此对部分游客缺乏吸引力,特别是青少年游客。表1的数据显示,对红色旅游景区评价“很好”和“好”的仅为55%左右,有将近一半的游客对景区不予认同甚至表现出缺少兴趣。这主要是由于很多红色旅游景区通常只注重整理宣传革命先辈的斗争故事和生活故事,注重挖掘和收集革命遗迹遗物,过分强化红色旅游的革命教育功能,忽视了旅游的基本特征。青少年游客大多为“80后”及“90后”。他们生活的环境很优越,血雨腥风的大革命时代对他们来说很遥远,很难对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产生共鸣,因此也就难以对红色旅游产生兴趣。
    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还可以从游客接待量上反映出来。从各年游客统计数据来看,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相对值偏少。以2007年为例,四川省全年共接待游客16580.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47.95亿元;而该年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仅为1404.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112亿元。无论是从游客接待人数还是综合收入来看,红色旅游均只占四川省旅游总数的10%左右,这反映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远不如其他方面的旅游。从这个方面来说,红色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景区展陈方式落后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游客认同红色旅游景区展陈方式的约占47%(认为“很好”的为26.1%,“好”的为20.8%),多数游客并不认同,甚至有22%的游客完全不认可景区的展陈方式,这应该说确实反映了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展陈方式没有与时俱进的客观
    现实。
展开
目录
民族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代序)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现状与
前景
“都江堰”得名考
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四川省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方式初探
论旅游规划的核心价值与以人为本
浅析游客和旅游目的地居民问不平等交流的危害
——由“敬礼”行为说开来
景区虚拟旅游市场潜力及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以泸沽湖地区为例
景区游人中心与当地社区
——九寨沟景区的案例研究
民族生态旅游地系统熵变研究
——以九寨沟为例
发展和谐旅游彰显人性之美
关于加快发展川东旅游经济的思考
——以达州、巴中为例
关于发展旅游的理性思考
休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文化再生产”看民族旅游的开发
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博物馆在地方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以四川渠县责人文化陈列馆的
建设规划为案例
旅游业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促进作用的分析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项目探索
川藏牧区城镇化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
——以四川红原县为例
四川彝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路径探究
——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为例
旅游开发中的四川凉山彝族毕摩文化传承与保护
民族地区村寨旅游发展的思考
——以贵州郎德上寨为例
稻城亚丁阿西黑陶:藏族民间非物质文化调查报告
康吾民居古经堂壁画调查与研究

道孚县扎巴碉房建筑及其
走婚文化意义研究
九龙河流域古藏寨遗址调查与研究
旅游、身份认同与民间信仰的微观流变过程
——以四川泸定贵琼人的羊年会为例
羌族祈雨仪式文化溯源小札
古地图资源是研究四川历史文化的宝藏
——四川雷波县马湖考察记
……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