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造旧企业,引进新工厂。
改革开放前,镇办企业都是一些支农型、就地取材型、就地销售型,设备落后,产品“老土”,质量差、产值低、利润少,甚至长期亏蚀的小企业。1979年,镇办企业15间,职工人数1395人,总产值仅.543万元,人均产值3892元;利润27.9万元,人均利润200元。而亏损企业有4间,亏损金额10万元。
自从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后,在改造旧企业中,镇党委、镇政府和企业干部职工,破除传统观念,打破旧格局,打破“铁饭碗”,积极开拓新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原来生产铁器农具的古镇铁农具厂一厂。自县政府取消统购包销和差价补贴政策,加上老工人退休,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家具耗用量减少后,造成生产萎缩,企业濒临破产。1980年镇政府决定将该厂一分为二,成立古镇家用电器厂和古镇机电厂,各自发挥所长,开拓经营。家用电器厂按照市场需求,初时生产电热梳、电热杯等,后来生产高级电饭煲,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产值由原来的200多万元,1991年增至.502万元。古镇机电厂原来生产2.5千瓦至7.5千瓦的电动机和发电机,一度行销全国。后因全国机械行业大整顿,乡镇机械企业大受冲击,1981年7月该厂转行生产各种规格的轮胎模具(包括大小汽车、自行车、手推车、畜力车胎模具),兼橡胶模型配件,改名为古镇机械模具厂,员工144人,年产量达280套/240吨。由于产品质量好,受到全国各地厂家的欢迎,1991年年产值由原来的96万元跃增为211万元。
原来只生产红砖瓦片的古镇机砖一厂,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干部职工大胆创新,先后制成制砖机械设备、饲料粉碎机、人工降雨机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同时还兼搞拆船、轧钢业,使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最高年产值(1988)达294万元。在此期间,还新建起一批设备先进的工厂。
1980年,古镇根据各种商品改进包装的需要,新办起印刷厂,开展彩色印刷业务,产值由1984年的90万元,1991年增至303万元,8年翻了三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