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力节能减排政策解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300323
  • 作      者:
    朱四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朱四海,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 <br>    现供职于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展开
内容介绍
    《电力节能减排政策解析》重点研究了电力节能减排政策现状、电力节能减排制度设计、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以及电力节能减排的政府服务,不仅提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主张,而且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电力节能减排政策解析》可供电力行业相关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2.能源强度降低20%面临挑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号角下,GDP不断增长势不可挡。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两点:<br>    (1)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人们用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即能源强度)来表征这一关系。<br>    (2)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人们用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表征这一关系。<br>    能源强度反映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决定能源强度的变量包括经济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管理体制、现代化程度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所处地球纬度等。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br>    (1)第一阶段:低能源强度阶段。发生在工业化以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生产、生活用商品能源消耗很少,能源强度很低。<br>    (2)第二阶段:能源强度上升阶段。发生在工业化前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能源密集型工业,由于技术水平、能源结构、产业政策的约束,能源效率较低,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增加,能源强度上升。<br>    (3)第三阶段:能源强度下降阶段。发生在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转向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趋向高度化、优质化,能源强度逐渐下降。
展开
目录
序<br>前言<br>第一章  能源宏观形势与节能减排<br>第一节  人类面临第三次能源结构转换<br>一、能源消费结构<br>二、能源供应结构<br>三、能源结构转换<br>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能源约束<br>一、总量约束<br>二、结构约束<br>三、人口约束<br>四、环境约束<br>第三节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挑战<br>一、煤炭是中国能源主力<br>二、国内挑战:大气污染<br>三、国际挑战:气候变化<br>第二章  节能减排的经济学理论基础<br>第一节  节能减排历史回顾<br>一、“逼出来”的节能<br>二、“热出来”的减排<br>三、简要评论<br>第二节  节能的经济学基础<br>一、能源可获得性与节能<br>二、节能的基本途径<br>三、节能目标<br>第三节  减排的经济学基础<br>一、经济发展与排放<br>二、减排的基本途径<br>三、低碳经济<br>第三章  电力节能减排政策回顾<br>第一节  电力与节能减排<br>一、发电能源选择<br>二、电能消费<br>三、电力服务<br>第二节  电力节能降耗政策分析<br>一、短缺时期的电力节能政策(1980~1998年)<br>二、过渡时期的电力节能政策(1998~2002年)<br>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电力节能政策(2002年以后)<br>四、电力节能政策分析<br>第三节  燃煤电厂烟气治理政策分析<br>一、命令-控制体系<br>二、管制的补充:市场机制<br>三、合理搭配管制与市场机制<br>第四章  电力节能减排制度设计<br>第一节  制度安排<br>一、电力节能减排的制度工具<br>二、制度供给与制度分工<br>三、实施机制<br>第二节  电力结构调整<br>一、问题分析<br>二、动力机制<br>三、绿色电力<br>四、政府监管<br>第三节  节能发电调度<br>一、发电调度<br>二、节能发电调度改变了什么<br>三、实物标准的价值基础<br>四、实施机制<br>第四节  排放空间管理<br>一、管理现状<br>二、管理排放空间<br>三、排放空间资源化<br>第五章  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br>第一节  市场机制的制度基础<br>一、电力市场化<br>二、市场化的制度基础<br>三、电力节能减排市场设计<br>第二节  节能的市场工具<br>一、合同能源管理<br>二、能效电厂<br>三、绿色电力证书<br>第三节  节能价格杠杆<br>一、节能电价体系<br>二、节能电价的市场主权<br>三、电价改革的部分市场化路径<br>第四节  差别电价<br>一、差别电价政策回顾<br>二、福建省差别电价的政策实践<br>三、差别电价对节能减排的贡献实证分析<br>四、差别电价政策优化<br>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br>第五节  污染物减排的市场实现<br>一、烟气治理成本分析<br>二、脱硫脱硝的市场实现<br>三、解决煤电转化碳排放问题的市场途径<br>第六章  电力节能减排的政府服务<br>第一节  电力行政与节能减排<br>一、电力行政制度变迁<br>二、电力行业管理<br>三、电力行政能力建设<br>第二节  市场基础设施服务<br>一、电力市场化立法<br>二、节能减排公共政策<br>三、市场建设的政府服务<br>第三节  产业链管理<br>一、电力产业链的“堰塞湖”现象<br>二、产业链行政管理<br>三、电煤供应链管理<br>第四节  市场监管<br>一、电力市场监管<br>二、电力监管的微观基础<br>三、电力节能减排政府监管<br>第七章  结束语<br>一、主要结论<br>二、几点讨论<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