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洗牌:中国汽车谁主沉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288862
  • 作      者:
    贾新光编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知名汽车专家贾新光倾力打造<br>    这是—本关于中国汽车企业成败的MBA式教案<br>    为您全景式地呈现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变迁全貌<br>    中国汽车企业—直身处大洗牌的动荡之中<br>    谁都没有办法逃避大洗牌的威胁<br>    因为这就是个大洗牌的年代<br>    而且现在正是大洗牌最扣人心弦的时刻<br>    也是创造历史和英雄的时刻
展开
内容介绍
    《大洗牌:中国汽车谁主沉浮》从1984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开始,采用编年体的形式进行叙述,将中国汽车工业中每一年发生的格局变化以及暗流涌动背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从合作模式、思维模式、文化取向、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对企业重组兼并等进行剖析,其中的得失成败故事发人深省,反映了中国民众汽车消费理念、文化理念的逐步变迁。《大洗牌:中国汽车谁主沉浮》力图将中国轿车产业格局变迁的全貌呈现出来,中国汽车企业一直身处大洗牌的动荡之中,谁都没有办法逃避大洗牌的威胁,因为这就是个大洗牌的年代,而且现在正是大洗牌最扣人心弦的时刻,也是创造历史和英雄的时刻。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央批示汽车可以搞合资经营后,国务院要求一机部抓紧对当时正在谈判的几个汽车合作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就中外合资企业的章程、合同提出建议。一机部副部长饶斌同志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组织部分进行谈判的一线人员集中到北京苏州胡同招待所起草有关的报告。<br>    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导人开始学习“合资经营”,但是找不到“教材”。由于听说通用公司与南斯拉夫办了一家合资企业,就通过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找来一些资料,但是看了以后觉得参考价值不高。还有部分领导到北京大学去听外籍教师的国际法讲座。<br>    当时,饶斌还曾向美籍华人沈坚白请教合资问题。沈先生在中国讲学时,主要讲美国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沈坚白回忆说:“我每次讲管理的时候,都是讲八条,其中最后一条是合资。有一天,有个西装笔挺的人对我说:‘沈先生,你今天能不能花一半时间讲讲第八条,讲合资,怎样做合资?合资的好处和坏处?我就问他贵姓,他说姓饶,叫饶斌,是一机部副部长,也是汽车局的局长。”<br>    一机部请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律专家科恩教授和中国香港大律师廖瑶珠作为法律顾问,帮助起草合资企业的合同和章程。在起草过程中,廖瑶珠提出一个建议:中外合资企业的章程和合同要有法源,这就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个建议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当时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同志指示立即开展立法工作,由彭真副委员长负责,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具体组织起草工作。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篇 合资前传(1978年-1985年)<br>第一章 开拓<br>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听说jointventure<br>第一部外资法的诞生<br>美国人来到了北京<br>找一台英文打字机都很困难<br>马拉松式的谈判<br>第一次提出“以市场换技术”<br>要合资先分家<br>绕不过去的阶段<br><br>第二章 上海大众诞生<br>“凤凰”牌和老“上海”<br>让人怦然心动的机会<br>双方都知道大量组装不可行<br>大众需要在亚洲建立生产基地<br>中途险些下马<br>饶斌苦口婆心做工作<br>《合资法》出台<br><br>第三章 寻找新结合点<br>奥迪结缘长春<br>北京与通用的大项目无疾而终<br>奔驰也来蹚过路<br>雪铁龙来得太早了<br>平民轿车夏利<br>“那只流产的熊猫”<br><br>第四章 政策变迁<br>十堰会议<br>中日专家把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br>国家确定发展轿车工业的“三大三小”<br>2000年李刚和陈祖涛上书<br>“九五规划”<br><br>第二篇 漫长的磨合期(1985年-1998年)<br>第一章 吉普风波<br>合资的观念冲突<br>联合开发搁浅<br>山雨欲来<br>外汇危机<br>惊动最高层的谈判<br>艰难的国产化<br>AMC被吃掉<br><br>第二章 为国产化脱了一层皮<br>痛苦的现实<br>喇叭的争议<br>20年后大众才有机会澄清<br>国产化不搞“瓜莱代”<br>点将陆吉安<br>向耿昭杰要人<br>方宏之死<br><br>第三章 广州标致的悲剧<br>叶选平申请广州皮卡项目<br>黄金时期<br>险象环生<br>法国人动摇了<br>广标失败的十大原因<br>终结广标<br>“1法郎”转让<br><br>第四章 雪铁龙联姻二汽<br>轿车工业第一个国务院文件<br>神龙定厂址<br>代总经理人间“蒸发”<br>弗尔茨走马上任<br>笃思慎行的刘卫东<br>标致重返中国<br>弗尔茨金盆洗手<br>新任总裁斯特雷夫<br>成立开发中心<br>PSA非常重视中国<br><br>第五章 一汽和大众的机遇<br>一汽心中埋着上轿车的愿望<br>一万亩地<br>中央确定轿车“三大”<br>大众敏感嗅出机会<br>赶在一汽与克莱斯勒签约前几分钟<br>历史的巧合<br>钓鱼比赛<br>一汽与奥迪相见恨晚<br>磨合期<br>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br>捷达改型<br>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br>营销变革<br><br>第六章 东南汽车<br>福建搞汽车的最后一次努力<br>裕隆汽车“铁娘子”吴舜文<br>开创福建轿车生产<br>搭建更大的合作平台<br><br>第三篇 疾风骤雨的发展(1998年-2008年)<br>第一章 通用在中国瓜熟蒂落<br>通用在中国的不懈探索<br>斯万多、杨雪兰<br>通用和福特的较量<br>低调的“浦东轿车项目组”<br>提前签约<br>通用继续在中国探索<br>一号工程<br>以合资企业利益为重<br>通用的哲学<br>墨菲辞职<br>通用中国的战略不变<br><br>第二章 广州本田的成功<br>保留户口的努力<br>为什么选择本田<br>广州的想法太丰富了<br>欧宝功败垂成<br>借东风<br>最后的突破<br>门胁轰二<br>改造旧厂<br>4S销售店<br>树立价格标杆<br>第一个合资研发中心<br>广本为什么成功<br>本田在中国重演历史<br>从小起步,向大发展<br>从中国出口汽车<br><br>第三章 迟到的丰田<br>丰田在中国是机遇问题<br>丰田与上海的恩怨<br>“三级跳”战略<br>贸易争端有人欢喜有人忧<br>通过天津和一汽握手<br>与广汽合资<br>丰田销售<br>回归原点<br><br>第四章 现代突击中国<br>北京现代速度<br>共同的目标<br>把戏唱好<br>现代全球新蓝图<br><br>第五章 东风日产的创举<br>……<br>第六章 菲亚特在中国离婚<br>第七章 福特在中国的长征<br>第八章 难以奔驰<br><br>第四篇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br>第一章 长安汽车十年跻身全国“四大”<br>第二章 吉利——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br>第三章 奇瑞:艰难的发展轨迹<br>第四章 比亚迪狂想曲<br><br>第五篇 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br>第一章 对汽车工业利用外资的评价<br>第二章 世界汽车工业第四次大转移<br>第三章 中国将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