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的最大特点是,海尔的培训是互动的:在海尔这个年会的日程表上,没有洽谈、订货的字眼,现场也听不到翻译们那些讨价还价的激烈语言,海尔将这种完全自由的交流称为互动——商商互动、技商互动、工商互动。<br> 海尔文化感动着每一位海外海尔经理人,而海外海尔经理人的经验和信息对国际化经验尚不丰富的海尔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经过这样的交流,国内与国外经理人互动,通过沟通、碰撞达到更高层次的通融,大家共同搭建一个海尔,共享一个世界名牌的平台。<br> 海尔还十分注重文化的仪式感。2001年6月17日,来自全球65个国家的360多名海尔海外经销商代表与张瑞敏、杨绵绵一起,在海尔合欢林举行五大洲海尔挂牌仪式,并将标有海尔旗和世界地图标志的美洲海尔、欧洲海尔、亚太海尔等各大洲铜牌挂在了合欢树上。这是海尔种植的首批“合欢树”。张瑞敏在仪式的致辞中说:“我们在世界地图每个与我们合作的国家的位置上种一棵合欢树,合欢树在中国的意思是合作双方能够双赢!我们希望每个合作者在当地都是最成功的!在每个洲我们都栽一棵雪松,雪松意味着长青发展!我们选了一个非常好的日子——今天下雨,在中国这叫作‘化水为才’,我们希望每个合作者都能够在当地获得最大的收益。”<br> 看到自己所在国家的版图上种植的合欢树,沙特海尔经理人激动地说:“海尔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快、一年比一年好,希望合欢树快快长大,像双方的合作一样迅速成长!”<br> 真正的国际化企业,仅仅有产品销售到海外还不是完全国际化,只有融合世界各地的本地化特征才能形成企业的全球化文化。为了加快国际化战略进展,张瑞敏的做法是先把洋人海尔化,再把海尔洋人化,再用海尔化的洋人来实现海尔国际化目标,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怎样让洋人认知、认同海尔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br> 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坎登(("amden)建成了它在北美的第一个家用电器的生产基地。工厂里一共有200多名员工,除了总裁和财务主管两个人是从青岛海尔派来的之外,其余员工是美国人。曾有记者问张瑞敏在美国办厂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困难?张瑞敏认为,其中一大困难就是海尔的管理会不会被外国人所接受,中美有文化差异,不仅有文化差异还有制度上的差异。美国的工会、美国的工人本来对中国就有一些敌视或者有一些误解,都可以误打到海尔的头上来。而海尔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多方面的东西,包括中国企业在那里的失败教训,以及其他外国企业在那里的成功经验。<br> 在工厂里,海尔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得到了强化,例如海尔旗与美国旗庄严地并排挂在车间上方;车间里很多译成英文的、象征海尔精神和理念的标语醒目而激动人心;还有海尔早期创业史的照片和一尊展现张瑞敏下令砸76台电冰箱的雕塑。<br> “在美国,你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别人认同你的文化。”张瑞敏认为,如果用压服的方法肯定不行,所以要找出两者共通的东西。美国人就是要突出个人价值,比如在美国工厂的布告栏上会贴有很多激励员工的照片。如果在中国,贴上员工个人的照片员工会很高兴,但在美国这还不够,要贴上员工全家的照片。<br> 当然,也并不都是顺着来,开始时张瑞敏担心让美国人下班时排队搞自我清查,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可美国员工对此没有任何反感,相反他们认为这就是海尔文化,重要的是海尔人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但海尔坚持自己的企业文化时,也会根据美国的情况做些调整,比如,表现出色的员工在胸前佩戴笑脸的徽章,不过在青岛工厂里使用的哭脸徽章在这里就不见了。<br> 2001年4月5日,为感谢美国海尔工业园给当地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南卡罗莱纳州卡绍县政府决定无偿将美国海尔园附近的“协作大道”命名为“海尔路”,这是美国唯一一条以中国企业品牌命名的道路,也是首次以中国名牌产品的名字在美国命名道路,它象征着中国名牌产品在国际上的崛起和得到美国消费者的认可。<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