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工业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52627
  • 作      者:
    韩民青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大自然是沿着物理物质——化学物质——生命物质——人类的顺序由低到高不断进化的,形成了大自然的四大阶段和四大物质形态:而人类文明则是逆方向地沿着生命物质——化学物质——物理物质的顺序由浅入深不断推进的。从而确定了人类文明的演进方向和线索。即生物文明——化学文明——物理文明:每种文明又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低级阶段是采集利用该种天然物质建立的,高级阶段则是人工创造利用该种物质。
  (1)工业化生产方式已经在技术和产业层面发展到顶点:(2)由于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全球不可能普遍实现工业化;(3)像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不可能建立发达的工业化:(4)总体而言,全球不能追逐普遍的工业化,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不应追逐发达的工业化,已经建立发达工业化的国家则应该控制工业化的发展,这就是全球性的调适性工业化发展道路;(5)新工业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世界各国应该努力开拓和积极建设新工业化,新工业化既可以应对工业危机又可以把人类文明提升到更高阶段。这就是全球的新工业化发展道路,人类将逐步从工业时代进入更高级的新工业时代。
展开
精彩书摘
  由此看来,自然或自然界具有广义和狭义两重含义。广义上的自然和“物质世界”、“宇宙”相等同,狭义上的自然则把人类排除在外,专指低于人类的各种物质存在的总和。狭义上的自然,正是自然的“无为”、“不为”的原本含义。但是,人类也应该深人思考一下,人类是不是最高级的事物,人类之外的事物或存在是不是都必定低于人类,自然是不是就一定是“无为”、“不为”?从深刻的认识论意义上看,世界上是否存在高于人类的事物并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所觉察到的,甚至可以说,人类是不可能认识比自己更高级的事物的。这是因为,高于人类的事物必然具有高于人类的性质,而这些更高级的特性是不可能用人类的认识能力来把握和描述的,否则就不是高于人类的事物和能力了,这正像鱼类、爬行类甚至哺乳类的动物并不懂得人类的高级之处是一样的。所以,对于是否有比人类更高级的事物存在的问题,这是人类自身无法给予回答的,既不能给予肯定的回答,同时也不能给予否定的回答。从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逻辑看,人类是不可能发现比自己更高级的存在的。①像上帝之类的观念,只是人类按照自身的模式而延伸想象出来的。当然,也存在一个逻辑上的悖论。目前,通行的宇宙观念实质上是一种无限宇宙观。②在无限的时空观看来,宇宙的演化也是无限的,宇宙中任何具体的事物和物质形态都是有限的,而宇宙及其物质形态的演化则是无限的,任何具体的事物和物质形态都是其中的一环而不可能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人类也应是宇宙物质形态演化中的一环,即使是一个特殊的环节,但绝不会是至高无上的一环,应该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演化环节。表面看来,是否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事物既是人类无法确定的也是与人类无关紧要的,但若深入思考下去就会发现问题。首先,遵照人类的认识逻辑不能排除人类可以甚至必须认定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演化环节和事物,否则,人类的认识就无法自圆其说。其次,是否认定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演化环节和事物,对于认识人类自身的发展是事关紧要非同小可的。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自然、人类与文明
第一章 自然及其演化
一、自然的含义
二、宇宙的结构与演化
(一)现代宇宙观的演变和趋势
(二)宇宙层次与元宇宙存在的根据
(三)元宇宙的特征
(四)从宇宙层次与元宇宙理论作出的预测
(五)宇宙层次与元宇宙理论的意义
(六)本宇宙的生成、特征及其演化
三、物质形态的演化
(一)物质形态演化的基本线索
(二)物质形态的演化规律

第二章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形成
(一)自然界中的关系
(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发生
(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与特征
二、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一)人类对自然的作用方式
(二)自然对人类的作用方式
三、从自然生产到人类生产
(一)自然生产的本质与特征
(二)自然生产的演化
(三)人类生产的本质与特征
(四)人类生产的演进
四、人类的地位:宇宙的果实与种子
(一)新人择原理
(二)从宇宙的演化看人类的位置
(三)人类的归宿与开拓新宇宙

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
一、人类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一)个体在类中的特点和地位
(二)群体的层次与社会形态
二、人的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形成与特征
(二)个人向社会角色的转变
(三)社会角色与人的价值实现
(四)人的个体与社会的二重性
三、社会结构的双重性
(一)社会组合的群体性与整体性
(二)社会结构的职能性与利益性
四、社会组合的调控
(一)社会组合的管理
(二)社会组合的改革
(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 文化的起源、本质和形态
一、文化的起源
(一)文化起源的机制
(二)文化起源的过程
二、文化的本质
(一)以人类为依据的文化概念
(二)以物质进化为依据的文化概念
三、文化类型与文明形态
(一)文化类型
(二)文明形态

第五章 文化演进的机制
一、文化演进的方向
(一)文化的发展是否有方向
(二)从人类发展的本质看文化发展的方向
(三)文化沿着适应人的需要和扩大人的力量的方向发展
(四)文化朝向独立化方向发展
(五)文化循着由浅入深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演进的动力
(一)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推动文化的发展
(二)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推动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与人的相互作用推动文化的发展
(四)文化自身的相互作用推动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演进的规律
(一)文化发展的特点
(二)“自然-人化”律
(三)“功能-结构”律
(四)“转移”律
(五)“主流-传播”律
(六)“目的-自然决定”律

第六章 文明演进的历程
一、人类和文明演进的阶段性
(一)人类发展的多维性视野
(二)从人类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把握人类发展的主线
(三)从人类发展的主线把握文明形态的演化及其阶段性
二、生物文明
(一)生物文明的特点
(二)天然生物文明:采猎时代
(三)人工生物文明:农业时代
三、化学文明
(一)化学文明的特点
(二)天然化学文明:工业时代
(三)人工化学文明:新工业时代
四、物理文明
(一)物理文明的特点
(二)天然物理文明
(三)人工物理文明

第二篇 工业危机
第一章 工业文明的演进
一、工业文明的演进历程
(一)工业文明的孕育
(二)工业文明的诞生
(三)工业文明的发展
……

第二章 工业文明的本质、局限与危机
第三章 工业化的资源危机
第四章 工业化的环境危机
第五章 工业化的体制危机
第六章 工业化的价值观危机
第七章 应对工业危机的战略抉择

第三篇 新工业革命
第一章 新工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 新工业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 新工业化的科技革命
第四章 新工业化的产业革命
第五章 新工业化的资源革命
第六章 新工业化的环境革命
第七章 新工业化的体制革命
第八章 新工业化的文化革命
第九章 从工业危机到新工业化
第十章 中国:走在新工业革命的前列
结束语
附录 全球新工业化议程(建议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