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业摇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24600
  • 作      者:
    王湘云,李平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现代版“传帮带”,下一个幸运儿就是你……
  每个创业者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问题,99%都已经有答案……
  吴敬琏、林毅夫、徐井宏、李开复等携手近100位创业家鼎力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湘云,博彦科技集团副总裁、金融电信事业部总经理、紫光博彦公司总经理;先后担任清华紫光企划部、紫光咨询、博彦科技集团等著名IT公司、咨询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服务过的客户超过200多家;出版过的专著有:《卓越执行》,20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平,资深财经记者,有十余年从事财经写作、出版的经历。曾任《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资深编辑,现为《清华管理评论》高级编辑。出版过的专著有:《与猎头过招》,编著,1999年,民建出版社;《经理人胜任素质》,200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智弈——没有输家的博弈》,与胥英杰合著,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创业摇篮》不仅描绘了创业家们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深入挖掘了他们关于创立公司的商业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及由创立和经营企业而体悟到的对社会和人性的真实解读 做企业如何辩证地理解和拿捏“不抛弃、不放弃”,什么时候不懈坚持,什么时候勇于放弃,坚忍不拔和执迷不悟的一念之差在哪里?怎样及早嗅到机会抑或死亡的气息?原始积累阶段怎样才能傍到“大款”?创业者怎么和团队谈回报、谈感情?如何让投资人同意“钱你出,主意我拿”?…… 这些解读因其字字句句皆来自创业实战、亲身经验而备显价值。 企业的成功自然无法复制,但企业家的商业智慧却可以分享和传承下去。
展开
精彩书评
  亚杰商会聚集了一批充满理想、富有使命感的成功科技企业创业者,为了自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成立商会以交换经营心得,也为了我国新一代科技企业的发展涌现创办了摇篮计划以提携、培育新的创业企业家。这本书记录、分享了亚杰商会摇篮计划建设者的人生追求,导师的成功经验和商业智慧和,以及年轻创业家的心路历程和创业心得,展现了我国科技企业新老创业家的时代风貌,是一本值得关心我国科技企业发展和有心从事于科技企业创业的人士一读的好书。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
    创业的道路是孤独的,如果你没有结伴同行的朋友;
    创业的道路是曲折的,如果你没有指点迷津的导师。
    创业的道路是快乐的,如果你能有肝胆相照的伙伴;
    创业的道路是幸福的,如果你能有摇篮计划的关怀。
                                                       ——清华大学   校长助理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   执行主任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徐井宏 
    创业需要激情,但更需要鲜活的榜样。
    AAMA亚杰商会中的很多青年人都在用自己的实践叙述着创业的梦想。而创业导师与创业家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带来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碰撞,更是思维和智慧的分享。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展开
精彩书摘
  创业企业往往将管理放在较次要的位置,把做业务视为第一要务,以为企业上了一定的规模后才需要提升管理水平。而拥有大型企业丰富管理经验的李汉生认为,创业家越早补上管理的课,企业成长得越顺利。
  创业者最关心的还有人才问题。初创公司无论从品牌到财力、物力,都很难吸引到有经验的人加盟,所以经常苦叹“缺人”。事实上,我认为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是“无解”的,即便是做大做好了的企业,业务做不过来的时候也一样缺人才,企业肯定永远存在这个问题。但从小的方面看,创业家应该学习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平衡企业发展与人才缺失的问题。
  我在和一些年轻人聊的时候,总体觉得他们的管理比较粗。比如我们谈到激励的话题,有些创业家计划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可以给大家多发奖金。但今年业务好的时候没问题,明年市场下滑的时候想改激励方式,把提成或奖金下调,团队就没信心了。其实有很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帮助员工建立人才市场的概念,如果待遇和同类公司或同类职位比较起来有竞争力,就应该是员工可以接受的。在优秀人才匮乏的时候,就更应该实施精细化管理,靠一套系统运行,企业才能长大。
  这只是一个例子,创业家有激情,敢于创新,说起管理,他们其实也懂一些,但真正落实到日常企业的行为中,用的往往还是比较原始的做法。即便是初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更精细化的管理也很重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该补的课补上,公司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都要在你的统筹考虑之内。企业要过的各种关口,每个创业家都要有思想准备,大家遇到的问题和考验都差不多。如果你有独一无二的创新,那自然另当别论。如果没有,创业者差强人意的管理能力就很有可能变成企业发展的瓶颈。
展开
目录
上篇 “摇篮计划”
李汉生:从创业者到平台建设与推动者
颜漏有:“摇篮计划”缔造者
王  熙:AAMA来到中国
何庆源:AAMA进入新5年
薛军:  “摇篮计划”从想法到实践
彭志强:将“摇篮计划”放大
牛文文:创业是一件艰难而伟大的事
中篇 导师:智慧传承是一件美好的事
谭智:智者厚朴
杨宁:职业创业家的创业观
雷军:最懂创业者的天使投资人
陈宏:成功创业有章可循
熊焰:资本对接经济“奥运会”
潘小夏:资本市场的大历史观
邓锋:人生本垒打
宋军:做创业者的一面“活镜子”
杨镭:志高者品高
林欣禾:多元视角造就创新
郭尊华:在大公司内“创业”
梅萌:为创业者打造成功平台
羊东:探索中国式投资哲学
曾之杰:创业要耐得住寂寞
下篇 创业家:创业是一种信仰
吴刚:野蛮生长
马  云:失败与挫折让人成长
童之磊:创业“偏执”狂
潘海东:小的是美的
姜晓丹:10年鲜花荆棘路
雷鸣:精心设计人生每一步
李岩:创业是永远的进行时
周慧君:发掘成功的基因
杨彬: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摇篮寄语
附录  “摇篮计划”成员名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