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位和土地利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72441
  • 作      者:
    (美)威廉·阿朗索(William Alonso)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经典的地租和区位理论流传已有一个半世纪,《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或许能够使地租和区位理论更加一般化并更加清晰地表述出来。起初,我想把一些基本关系和一些简单的统计验证编纂成册就足够了,但事实证明,这些简单关系之间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我重新回到它们的假设条件上,并把这些假设条件加以整合。这是一个冗长的过程,推导经常变得混乱,虽然如此,但找到症结所在却是一件令人愉快而有启发性的事情。
    研究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是经济学方法,当然,所涉及的最终问题是地理问题。书中用了大量数学方法,从而使逻辑关系能够更清晰、更简练地表达出来;不过,为了使不具备数学知识但对此问题很感兴趣的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且也为了检验数学结果与通常认识的一致性,书中也尽可能对数学结果进行了通俗描述,并尽力给出对应的直观的图解结果。最后,我所得出的结论与关于城市结构的普遍持有的观点不同,或许正是这些不同之处对于城市和区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书中的理论最早在我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我很高兴我的博士论文中的这些理论被很多研究城市问题的学者引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制度制定的前提是,在自由市场条件下,某一被禁止的土地利用类型将会占用这些土地,也就是说,这类被禁止的土地利用类型能够给出最高的竞价,并且,在这一块被限定用途的土地上,其竞价函数是不连续的。通过土地分区制度的实施,能够给出次高价格的土地使用类型将占据这块土地。针对这一模型,需要详细说明的是在这一定面积的土地上,对土地的竞价函数的不连续性,并且,根据这一说明,得出其均衡和边际价格一区位链。
    确定的土地利用分区制度的影响较为简单。就其对场地的直接影响看,由于竞价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被限制,那么价格次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取得土地的优先使用权,这一条件下形成的场地的土地价格低于自由市场条件下形成的土地价格。对于被分区制度所限制的土地利用类型来说,虽然其在自由市场情况下给出的竞价较高,但它在划定区域内仍然不被允许,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一土地利用类型需要负担更高的价格或者导致利润及效用降低,而在农业用地情形下,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升。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说,土地分区可以看做是对某类用途土地可用地供给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对其他用途的土地来说,这样的分区则意味着其面临的竞争减小,从而形成较低的均衡竞价曲线。
    考虑一个城市,这个城市中有自由的土地市场,在某一天,城市通过一项土地利用分区法令,规定每一地块只能按照目前的用途继续开发利用,那么,在这一条件下,城市里每一种利用类型的土地都会形成各自独立的土地市场,这些不同类型土地各自的土地市场不同于原来唯一的、自由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依赖的土地市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城市土地经济学:引论和述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1900年以前的土地价值理论
第三节 1900年以后的城市土地价值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定义

第二章 住户的均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个人均衡的图示解
第三节 个人均衡的数学解

第三章 农业地租函数和城市厂商的竞价曲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农业地租和土地利用的简单模型
第三节 厂商均衡
第四节 城市厂商竞价曲线的推导
第五节 用竞价曲线表示的城市厂商均衡

第四章 居民的竞价曲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用图解法推导竞价
第三节 竞价曲线的数学推导
第四节 用竞价曲线表示的个人均衡
第五节 居民、城市厂商的竞价曲线和农业竞租曲线: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五章 市场均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简单博弈解
第三节 土地使用者的空间序列以及边际和均衡价格一区位对
第四节 斜率排列顺序不变的竞价曲线的一般化博弈均衡解
第五节 斜率排列顺序不固定的竞价曲线的博弈均衡解
第六节 市场结清:考虑数量的解法
第七节 地块的形状

第六章 模型应用与实证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摩擦成本最小化假设
第三节 收入、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第四节 分区
第五节 理论及应用模型的经验验证
第六节 城市形状
附录A 联立方程解
附录B 个人地块的形状
附录C 收入和距离与土地支出的回归分析
附录D 古典的消费者均衡
附录E 温戈:《交通和城市土地》
附录F 对第二章 的注释
附录G 对第三章 的注释
附录H 对第四章 的注释
附录I 对第五章 的注释
主题词及作者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