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临红、李蕊爱(2003)认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程序包括成本费用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核,并提出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做好成本费用控制的各项基础工作,成本费用指标的分解,成本费用差异的控制,成本费用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奖罚等。
刘捷(2006)研究了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控制关键点及操作流程图,从成本费用内部监督、授权批准、岗位分工、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这几方面来研究分析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范春晖(2006)认为要使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真正发挥效用,有两个难点:一是正确制定成本费用标准,一是要加强对人员的控制。据此,他提出了解决成本费用内部控制难点的现实途径。首先,要正确制定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标准,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应面向市场,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指标与技术经济定额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参照法、因素分析法、目标利润法等制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并使该标准切实可行。其次,要加强对人的管理,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制度建设;二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三要加强教育培训。
刘明洪(2006)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的现状:一是国外发达国家的成本控制水平较高,且都形成了具有企业文化特点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二是国内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还在探索和借鉴的进程中,成本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具体来说,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较高,而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则较低,商品流通类企业又较服务业、施工业等行业略好些;从整体看,越是大型的企业,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就越高;从产权性质来区分的话,上市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最高,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水平较私营企业水平要略高。刘明洪(2006)认为就国内外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1.由于受量化的影响,国外成功的成本(费用)控制更多是在工业企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商品流通类及其他类企业则还较欠缺。2.由于信息化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使得经营模式打破了传统零售和批发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如何适应新型的如超级市场、企业连锁店、网络销售等营销业务的成本控制问题。3.对成本(费用)控制的实践还带有地域性、文化性的差异,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较早,随着工业技术的革命,企业管理也经历了几次较重大的创新,并且已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而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经验无法照搬、照抄过来。4.我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阶段,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其他因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