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往往用教育、培训衡量人力资本,以此研究人力资本的积累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既与已作出的“制度影响人力资本形成”的理论研究不符,又与我国的经济现实相悖。新制度经济学和市场转型理论已对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做了较多研究,在社会经济实践中,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也对现实的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伴随这一制度转型的持续进行,经济体制转型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影响不断加大,因此,有必要对经济体制转型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检验与分析。
本书主要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不同的经济体制,因为内含经济自由度不同,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不同。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主要是人口流动制度、劳动力就业制度、企业经营制度、自主创业制度、金融制度和对外开放制度的转型),正是由于为人们提供了择业自由、企业经营自由、创业自由、融资自由以及利用国外资源的自由,创造了更多的积累自身人力资本的实践机会,而对人力资本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正向影响,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实际人力资本水平。
本书通过对浙江省和陕西省经验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浙江省和陕西省在劳动力就业制度、企业经营制度、创业制度、金融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上都存在显著的不同,这一差异导致了两省在同一时期处于市场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两省的实际人力资本水平产生较大差距,从而导致陕西省在物质资本、潜在人力资本量都优于浙江省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反而落后于浙江省,形成“浙江一陕西之谜”。
本书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首先,本书的研究主题为:转型中制度变迁为经济行为主体带来的实践机会的增加及其对我国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尚没有人对这一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学者们集中于强调制度对个人主观努力的决定作用,对制度对实践机会的多少及其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问题关注较少,而在转型经济里,制度市场化改革给人们提供的市场化、自由化的实践机会更多地导致了人力资本的快速成长,因此制度市场化、自由化变迁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是更具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
其次,本书重新区分和定义了“潜在人力资本”与“实际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实现”与“人力资本的形成”两对概念,指出联系潜在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的机制是经济实践。这种区分和定义为科学、合理地度量人力资本奠定了更现实、合理的基础。
再次,本书建立了更为全面、合理的量化模型度量制度与人力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使抽象的制度安排得以具体化、量化,制度与人力资本形成关系的分析得以在客观、合理的基础上进行。
本书(除导论和结论外)结构安排如下:
第2章分析实践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决定作用,在这一章里介绍了以往学者对潜在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的理解和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实践环节决定潜在人力资本向实际人力资本转化的程度,而实践机会的多少由制度决定的思想。
第3章立足于我国经济事实剖析经济体制转型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关系,介绍影响经济自由度的几项制度变迁的过程,为第2章的理论分析和第4章的实证分析作事实佐证。
第4章对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进行计量检验,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和分析制度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
第5章对潜在人力资本、宏微观经济体制差异都比较大的陕西省和浙江省进行案例分析。通过从制度差异的角度对“浙江一陕西之谜”进行解析,进一步揭示经济体制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