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寻求黄金分割点: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630981
  • 作      者:
    孟钟捷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寻求黄金分割点:联邦德国社会伙伴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引言、第一章社会伙伴关系的思想渊源、第一节社会主义运动提出的“经济民主”思想、第二节天主教的社会理论、第三节基督教的社会伦理、第四节资本家青睐的“企业共同体”思想、第五节纳粹的“民族共同体”理论、小结、第二章社会伙伴关系的早期实践和第一节劳资利益团体的“自由合作”:中央工作组模式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四、促进劳资和谐的动力:从拒绝国家转向接受国家<br>    尽管早在1870年,皮尔格拉姆就曾寄希望于国家成为社会行动的承担者,但是直到19、20世纪之交,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的天主教社会思想家,仍然坚守教会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体。保守派温特霍斯特(LudwigWindthorst)认为,国家没有权力确定劳资关系;自由派赫特林则反对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国家不应该出现在社会不愿意它出现的地方”①。不过1891年的教谕却肯定了国家干预的正确方向,而且俾斯麦的社会政策确实也起到了显著效果,这让不少天主教社会思想家感到国家的重要性。例如前文提到的社会连带主义思想代表佩施便强调了国家的主体作用。他认为,国家有权引导社会生产与分配。1933年,天主教神学家奥托·席林(ottoSchelling)发表《天主教经济伦理学》一书,提出“针对自私自利经济的危险,国家能够,而且应该使其他动机和观点发挥作用,首先使公共福利的正义性发挥作用”②。与此同时,大量天主教政治家直接参与到国家的劳工立法中,如魏玛时期担任劳动部长长达10年之久的海因里希·布劳恩斯就出身于基督教工会。在他任内,劳动部出台了多项法令,鼓励与维持了劳资和谐局面;联邦德国初期,阿登纳政府的劳动部长安东·施托希(AntonStorch)也是天主教工会运动的同情者,他多次促成劳资谈判。这表明,天主教社会思想家逐渐肯定了国家的作用。<br>    综上所述,天主教的社会理论虽然因时而异,但是大体上确立了“社会伙伴关系”的思想基础之一,亦即提出:劳资矛盾是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它的解决以现代结社方式为前提;其目标是实现企业内部的劳资平等;国家将保障劳资和谐关系的建立与维系。<br>    ……
展开
目录
引言<br>第一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思想渊源<br>第一节 社会主义运动提出的“经济民主”思想<br>第二节 天主教的社会理论<br>第三节 基督教的社会伦理<br>第四节 资本家青睐的“企业共同体”思想<br>第五节 纳粹的“民族共同体”理论<br>小结<br><br>第二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早期实践<br>第一节 劳资利益团体的“自由合作”:中央工作组模式<br>第二节 早期法制化之一:集体合同制的兴衰<br>第三节 早期法制化之二:企业代表会制的兴衰<br>小结<br><br>第三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组织基础<br>第一节 德国工会联盟的构建<br>第二节 企业家协会联邦联合会的构建<br>小结<br><br>第四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制度基础之一:共决制<br>第一节 被占领时期重建共决制的努力,1945-1949<br>第二节 共决模式之一:1951年《煤钢共决法》<br>第三节 共决模式之二:从1952年《企业组织法》到1972年《企业组织法》<br>第四节 共决模式之三:1976年《共决法》<br>小结<br><br>第五章 社会伙伴关系的制度基础之二:集体合同制<br>第一节 集体合同制的重建<br>第二节 集体合同制的实践,1949-1990<br>小结<br><br>第六章 统一德国的社会伙伴关系,1990-2000<br>第一节 两德统一与社会伙伴关系的东扩<br>第二节 社会伙伴关系的当代争论与改革<br>小结<br>结论<br>大事年表<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