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单刻记记事(数)思想
用简单的条纹符号或几何图形来表示经济事物的数量关系。在生产实践中,农业劳动和狩猎的人们会经常需要对木头、石块或骨器等进行加工,比如将石块敲击得锐利些、把木棒斫削得圆滑些,以方便使用。畜牧业的人们可能需要将木棒、树干等围成圈、栏来蓄养牲畜,并且需要经常维护和修补圈、栏,这些都离不开对木头的加工。在对木头、石块等进行加工时,人们渐渐发现,在木头、石块上留下的斫削痕迹,可以帮助人们直观地记住数量含义或回忆起某件往事,于是久而久之,人类便产生了仿制这种刻记以记事(数)的思想。
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的峙峪人和山顶洞人已经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氏族部落内部的经济关系已经复杂化。为了正常地生产、分配并做好剩余物品的储备,单凭人们的头脑进行计量、记录已经不敷需要了,这迫使人们在头脑之外寻求一种记事方法和计量、记录方法。通过长期实践,人们终于找到了在骨片上刻画条痕和在鹿角棒上刻画纹道的方法。
他们通常以坚硬的石器为刻具,在石片、石块、骨片以及树木躯干上,或刻画出一排排单线条的浅纹道,或在树木上、木板上刻出多个重复的缺口,形成通常只有刻画者自己才可以体会出来的或是代表着一定数量的标记,或是记载某项事物的标记。从考古发现中可见,大多数的刻画线条与所刻缺口都是平行排列的,并含有一种具体数的概念。那一条一条的刻记符号总是在人的最初认识上表现为一个单元,更确切地讲表现为单一的个体,而许多个体的平行排列便代表他们最初要认定下来的一种“数”,甚至这个“数”已是在个体基础上的组合。在个体基础上组合而成的这个“数”,正是人们在生产、分配和储备上要得出的一个结论,有了它才能对经济事项作出具体处理,达到管理的目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西朔县峙峪人遗址内发现了许多块被打碎了的骨片,其中几百件有刻纹的骨片,有的刻着直道,数目多寡不一;同时在甘肃刘家岔遗址中发现了有刻纹的骨片,而且无独有偶,在山顶洞人遗址中也发现了具有同样情形的鹿角刻记,他们在鹿角棒上刻下那些弯曲或平行的浅纹道。骨片上的痕迹以及鹿角棒上的浅纹道很可能就是原始人类进行生产和分配专项记录的标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