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就很牛吗<br>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谈起来无不让人振奋,当我们回头审视走过的路,心中仍留着许多遗憾,经济虽然发展了,却留下一堆烂摊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无不让人感觉非常揪心。<br> 经济的发展无非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但严重的环境问题却可能使前面的成果毁于一旦。<br> 如果一个地区有丰富的煤碳资源,这在很多人看来都将是一件好事。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样的场景:大量的资金不断进来,大量的工程机械开进,大量的煤碳工人进入地下,一车车煤碳从地下运出,给当地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人们收入水平相应地提高,当地的GDP也上去了,皆大欢喜啊。<br> 但这表面风光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任何一个煤产区都可能面临一个可怕的结果--变成“采煤沉陷区”。<br>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矿业开采秩序较为混乱,非法无序的乱采滥挖在一些矿山及其周边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这严重地影响到了矿山安全生产及周边居民的生活。<br> 通过各种媒体我们会经常听到如河南栾川钼矿、广西大厂矿区、甘肃厂坝铅锌矿、铜陵狮子山铜矿、云南兰坪铅锌矿、广东大宝山矿、湖南柿竹园矿等名字,它们往往都与采空区紧密联系起来。<br> 在众多案例中,山西太原万柏村是极具代表性的。<br> 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山矿区已有百余年开采历史,大量开采留给当地居民最大的伤痛便是111.62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自从煤炭资源源源不断地挖出来后, “主墙悬空”、“房脊断裂”、“地下水枯竭”等现象便成为当地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br> 长期过着这样的日子肯定是不行的,万柏村最终的解决办法便是离开祖祖辈生活的地方,重新选择居住地。<br> 村民只是无辜的受害者,异地重建的费用由谁来买单呢,最后只有政府了。<br> 政府为此投资了6.7亿元,在异地建设了一个占地50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居住小区。<br> 我们不难想象西山矿区给当地创造了巨额的GDP,但最后却又要花费巨资来为以前的错误埋单。<br> 这时不仅让人疑问,以前万柏区创造的GDP还有什么意义吗?这也像一个人从别人那里借来了10万元,买这买那,表面无限风光,但当让他最后不得不还10万元后,又穷得什么都不剩下了。<br> 在中国,万柏区并不是一个特例。<br> 如果翻翻历史的旧账,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先辈也没有少干这样的事。<br> 在工业革命前期,人口稀少,如中国在数千年中总人口一直维持在1亿以内,这时根本不存在环境问题。<br> 但工业革命使产出成倍增长,也使人口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最终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环境问题根本还是人口数量严重超过了环境及资源的承载力,当你每天看到成车的生活垃圾被转运,到处是辛苦的环卫工人时,可能会无限感慨,地球对环境承受的极限到底有多大?<br> 在人类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无数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br>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大雾笼罩。在大雾笼罩期间,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而死亡,这便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后来这样的悲剧仍连续上演了几次。<br>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似乎一直是一个悖论,似乎经济的发展总要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大多数国家都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英国的泰晤士河,纵贯欧洲的莱茵河等无一例外。<br> 中国官员在政绩评定时,GDP是最核心的指标,似乎仅有GDP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br>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十多二十年里,各级官员为了GDP,只有拼命上项目,靠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GDP因此成为制造污染、消耗资源的罪魁祸首。<br> <br> 既然GDP成为环境问题的帮凶,大家都会想,有没有一个指标,它能把环境的成本反映出来,而不是一个表面光鲜的GDP数字。<br> 经济学家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发明了绿色GDP这一指标,GDP减去环境成本,得出的数字就是绿色GDP。<br> 有了绿色GDP,我们就可以给地方官员们戴上一个紧箍咒,你上报的GDP数字并不能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绿色GDP才能说明问题。<br> 地方官员将不再追求产值,攀比速度,而不顾资源的耗减、降级和环境恶化,不可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后代长远的利益。<br> 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中国已经为单纯GDP的增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干了。<br> 绿色GDP和唯GDP论是死对头,似乎有了绿色GDP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但现状并不乐观。<br> <br> 从社会经济的运行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只有减少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不顾及资源浪费及环境的污染,才可能降低产品的成本,才可能获得竞争的优势,对环境保护的忽视也成为当地父母官无奈的选择。如果一开始就把各方面的保护做好,估计就没有经济价值了。<br> 当最后对环境进行治理时,可能耗费更大的代价,这显然是一种短视行为。但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可以换取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物质享受。<br> 对于现在想发展经济的地区来说,他们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丰富资源或者是还可以再污染的环境。谁不想过上好日子,谁不想吃饱穿暖,那些嘴脚抹油的绅士们自然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穷人指手划脚,你吃不饱可以忍一忍啦,饿死也没有关系吗,只要不把供他们游玩观察的环境给弄脏了。<br> 虽然各种反对差不多已经把GDP请下了神坛,但作为政府官员而言,最后也只有围绕GDP转。或者可以这样说,绿色GDP虽然已经提出来了,但其远远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它更多是在GDP核算的基础上对一些经济指标进行了修正,身子骨非常单薄。<br> 环境治理是一种负效应,如果计算就成一个大问题,这里面主要是一个标准的问题。健康、环境等很难像商品的价格那样精确计算,这也使绿色GDP叫得非常响亮,真正执行起来就难上加难了。<br> 对GDP大加指责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不能用人们对GDP的仇视就能解决。<br> 只要按正确的核算方法,从GDP的数据中使用则可以看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工人生产环境保护产品是创造了社会财富,而当环境保护实现时,则是社会财富的运用。<br> 当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行业时,那将是人类的一大悲哀,这也意味着人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环保产品的生产,人类花了更大的代价去弥补以前的错误。<br> 环境保护的支出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由个人来承担,这也意味着政府将耗用宝贵的公共资源。<br> <br> <br> ◎谁在为环境买单 <br> <br> 当我们揭开环保的历史伤疤时,很多东西都是触目惊心的。<br> 经济的发展无非就是大建工厂,大规模扩大产能,生产更多的产品。自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大地上,冒出了为数众多的工业园和工业区,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城市化运动开始了。由于土地、劳动力便宜等原因,中国也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br> 但中国的“世界工厂”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大量污染严重的企业如化工、造纸、制革等也尾随而来,中国的天空、水、土地等不堪重负。<br> 长年的污染积累后,伤害终于爆发。<br> 2002年以来,“癌症村”、“怪病村”现象在中国各地频频出现,尤其高发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GDP增长和“癌症村”增加之间呈现伴生关系。近两年来,更增添了向内地资源省份蔓延的趋势。<br> 这些“癌症村”集中处于工业区周边或城市下游,形成对城市的一种恐怖的包围。<br>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毒理学研究证实,环境污染可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也可导致慢性危害,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致生殖障碍等远期效应。<br> 2008年,卫生部和科技部联手完成的第三次中国居民死亡调查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其中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人数明显上升,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在未来20年内,癌症死亡人数可能翻番。<br> 医学界认为,目前已知80%的癌症发病与环境有关,尤其是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br> 水是致命中枢。美国纽约史蒂文癌症中心研究员雷蒙对106名死于各种癌症的人的细胞研究发现:围绕在癌细胞DNA周围的水与健康人细胞周围的水的结构是不同的。<br> <br> 一个个血淋淋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br> 《中国经营报》2008年报道,盐城市阜宁县杨集镇东进村由于受巨龙化工厂严重污染,2001~2006年5年间死于癌症(以食道癌、肺癌为主)的村民近100人,村民每天吃护肝片。化工厂曾被村民起诉,只开出每人70块钱的补助条件。<br> 《中国质量万里行》2009年报道,天津市西堤头镇西堤头村和刘快庄村在最近5年间有200多人患癌,从曾经的“鱼米之乡”沦为恐怖的“癌症村”。据调查,村子四周近百家大小化工企业昼夜生产,黑烟污水随意排放,臭气噪声处处弥漫。<br>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却迫在眉睫的问题,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在2005年11月透露的一个数据,中国当时癌症病人超过700万人,且每年还在新增加约160万至200万人。但其中“癌症村”和农村癌症病人的具体数据是谜。<br> 环境污染引发的重大疾病除了癌症之外,最近两年的“血铅”问题也让很多人痛心疾首。<br>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其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如果人体摄入量超过一定的水平将对人的健康造成一定伤害,它对儿童的影响则可能是致命的。<br> 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方面的特点,对铅毒性特别敏感。从表面上我们很难看出铅的直接反映,但已能对儿童的智能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能力和听力产生不利影响。 <br> 最近几年暴发的“血铅”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环境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br> <br> 是什么在推动着中国环境问题呢,单纯为追求GDP的发展么,为了GDP地方政府不惜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进行破坏式的发展。但如果深究下去,问题可能并不那么简单。<br> 2010年5月1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出了期节目《管不住的排污口》,它似乎找到目前众多环境问题的答案。<br> 浙江省奉化市后竺村大埠工业园区,园区里有电镀企业四家,铝氧化企业三家,拉丝企业一家。这些企业生产剩余的废水富含重金属,具有强酸性。<br> 这些企业常年排放污水,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基本处于关闭状态。这些污水又通过支流排进了当地一条重要的河流剡溪,直接威胁到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9年多来,村民曾多次向上反映污染情况,但问题一直被地方政府部门拖着。<br> 当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给环保局打完电话五分钟之后,排污口停止了排放黑色的污水,半个小时后,奉化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br>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还是有巨大的杀伤力,后竺村严重污染问题曝光后,奉化市立即作出了反映。宁波市纪委、监察局对奉化市分管环保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周世军进行诫勉谈话;给予奉化市环保局长行政记过处分;负有直接责任的奉化市环保局副局长被免职;还有好多官员被处理。<br> 在后竺村的个案中,我们会发现这其实不能简单用地方政府追求GDP来掩盖问题的本质,它背后更多的是官商勾结,大量的环境污染事故背后必然有深深的利益链条。<br> 如果污水处理厂整天开着,那将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而关掉污水处理厂,则是巨额的利润。不法商人就不需要为环境承担任何的成本,而环保部门也因为特殊的利益关系而睁只眼闭只眼。<br> 环境问题最大的受害者只能是普通老百姓,到最后地方政府也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br> 环境问题背后主要是道德、法律的问题,与GDP及绿色GDP无关。如果仅用唯GDP论来为地方政府作为借口或挡箭牌就只能说是顾左右而言他了。<br> 环境污染也不是一个绿色GDP就能解决,它必须要政府加强立法,加大对不法商人及官员的惩处力度,才可能还给我们一片明净的天空。<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