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早期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是19世纪20年代后才开始流行于英法两国的①,但在16世纪初西欧封建庄园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制度曙光初露时,社会主义者的基本主张就已经由一些先行者提出来了。这种社会主张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社会诞生阵痛中挣扎的劳苦大众对转型时期种种社会不公正的抗议和对一种更美好的社会的向往。
资本主义的诞生,打破了持续千余年的西欧封建庄园制,建立了以雇佣劳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制度。正是借助于这种新的社会制度,西欧社会在此后几百年中实现了飞跃发展和进步。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像用魔法一样唤醒了沉睡在社会劳动中的生产力,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②
然而,新社会诞生的阵痛却使广大底层民众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在庄园制母腹中创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首要行动,是瓦解以大地产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把农奴从他们所依附的领主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劳动力市场。以英国为例,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的毛纺织业快速兴起,羊毛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在牟利冲动驱使下,贵族和教会住持大量圈占公共牧场,雇工放养羊群。成千上万名农民由此获得了人身自由,却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沦为一无所有的游民无产者。他们流人城市,寻找栖身之地和生活出路。而统治者则采取包括鞭打、割耳、绞刑在内的种种严刑酷法来惩治无业游民。即使有幸在手工作坊和工场找到工作,其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也是极其恶劣悲惨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思想界的先驱人物起来抨击当时普遍的社会不公,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1516年,身为英国贵族高官的莫尔写了一本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的书,借书中航海家之口抨击为富不仁者的疯狂掠夺,呼吁消灭“一方面贫困不堪,另一方面却奢侈无度”的丑恶社会现象,描述了一个名为“乌托邦”(Utopia)的美好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一切财产共有,全体公民都可以享有平等富足的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思潮的第一声号角。
展开
——青木昌彦 斯坦福大学教授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方法分析了中国改革和开放的实践,是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一本重要的而且不能忽视的书。
——刘遵义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中国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崛起已经对传统或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吴敬琏教授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将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灯塔。
——沈联涛 清华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前香港证监会主席
吴敬琏教授新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对中国何以走上计划经济体制,何以要进行改革,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展望作了深入精彩的分析,为跨世纪的中国历史大转折作了最好的注解,是从大历史看中国经济改革,也是从中国经济改革看大历史的重要著作,值得向读者推介。
——石齐平 《商业周刊》主笔、香港中文大学及亚太研究所研究员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是一本经济学领域的教科书。如果研究成果能以通俗形式写入被广为接受的教科书,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果已经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国外很多经济学大家都是通过经典性的教科书建立了自己理论框架的影响力。
——胡舒立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财经》前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