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军事科技通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560634
  • 作      者:
    王兆春著
  • 出 版 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兆春,中国军事科技史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祖籍江苏高邮,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6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1963-1973年从事国防科研工作。1974年至今,在军事科学院从事中国火器史,中国军事技术史.明代军事史研究,已经出版的专著有12种。
展开
内容介绍
    军事科学技术史(简称军事科技史)是在特定的军事领域中科学技术发明、发展和被应用的历史。它既是科学技术史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军事史的一门分支学科。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史不仅源远流长,內容丰富,而且具有独自的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人们开始将一些渔猎农具用于互相间的械斗厮杀,使生产工具转化为械斗工具,这些工具此时已开始一物而二用,用于生产则为工具,用于械斗则为武器。历年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中,有许多石戈、石矛、石刀、石斧、石铲,用石、骨制造的标枪头,用弓射出的矢镞等。它们虽然制作粗糙,工艺简陋,形制各异,但却不能不说是后世兵器的胚胎。二、新石器晚期开始制作用于部落战争的武器据考古实物证明,距今约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居于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先后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农业、畜牧业有了显著的发展,独立的手工业也已出现,原始金属冶炼业的问世、红铜器的使用,使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产生了划时代的突破。社会劳动生产率因工具的改进而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使剥削成为可能的剩余产品,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生、发展等等因素,使社会的私有财产和阶级逐渐随之萌生、发展,阶级社会的胚胎逐渐在氏族社会末期孕育和成长起来,发生于此时的武力冲突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并逐渐开始发展为部落之间的战争,诸如神农伐补遂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等。其中以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的传说尤多。据先秦诸子书的描述和神话传说,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曾进行过多次规模较大的部落冲突,即部落战争。其中传说较多的有:炎帝族部落,同南方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部落,为争夺黄河流域上的一块肥沃平原发生大战,结果炎帝族被战败;炎帝族请求以黄帝为首领的黄帝族助战。炎黄两族联合起来,同九黎族在涿鹿(一说在河北涿鹿南,一说在北京西南的涿县,一说在河北南境巨鹿县)一带展开激战,蚩尤战败被杀。炎黄两族在打败蚩尤后,彼此又因利害冲突,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县)经过三次大战,炎帝族被战败。结果炎黄两部落合并在一起,在黄河流域长期居住下来,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此后还进行了尧、舜、禹同“三苗”的部落战争。<br>    在上述部落战争中,武器的使用状况如何呢?我们虽然不能找到确切的记载。但是可以通过先秦和两汉时期许多史书、典籍,对大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三皇五帝①时战争中所用兵器的追述,同历年来考古发掘所获同年代的众多兵器的实物遗存相印证,判断出当时所用兵器创制和发展的脉络。同时也可说明当时用于生产的工具和用于部落间战争的兵器,逐渐有了明显的区别。
展开
目录
前言<br>上篇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科技<br>第一章 石兵器阶段军事科技因素的萌芽<br>第一节 原始人生产工具制作技术的演进<br>一、石器制作技术的萌芽与演进<br>二、复合工具的创造<br>第二节 生产工具用途的扩展<br>一、新石器中期生产工具开始用作械斗武器<br>二、新石器晚期开始制作用于部落战争的武器<br>三、炎黄时期开兵器制造之先河<br>四、尧舜时期始设工师统领兵器制造之事<br>五、禹建夏后设置兵器制造机构<br>六、原始兵器制造材料的演进<br>第三节 华夏祖先创造的原始兵器<br>一、射远兵器<br>二、格斗兵器<br>三、卫体兵器<br>四、防护装具<br>第四节 原始的车船和城堡<br>一、陆上交通工具的出现和车的创造<br>二、水上交通工具的出现和船的创造<br>三、古史传说中的城堡和古城堡遗址的发掘<br><br>第二章 青铜兵器阶段军事科技的兴起<br>第一节 青铜兵器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br>一、青铜早期夏朝设铜冶铸造兵器<br>二、青铜中期商朝设兵器铸造场<br>三、青铜后期西周设司空管理兵器制造<br>四、春秋战国出现青铜兵器制造的高潮<br>第二节 青铜时期制造的兵器<br>一、射远兵器<br>二、格斗兵器<br>三、卫体兵器<br>四、防护装具<br>第三节 战车和车战的兴起<br>一、战车的基本构造和装饰<br>二、战车的乘员编制和兵器装备<br>三、车战及其技术和战术<br>第四节 舟揖的军事应用和战船的建造<br>一、舟楫的军事应用和战船的出现<br>二、战船的乘员和装备<br>三、著名的水战<br>第五节 筑城技术的进步和攻守城器械的初创<br>一、筑城概况<br>二、筑城技术的进步<br>三、攻城器械<br>四、守城器械<br>五、作战方式的演进<br>第六节 兵器的象形文字和典籍中的兵器记事<br>一、兵器的象形文字<br>二、各种典籍中的兵器记事<br>第七节 《六韬》和《墨子》对武器装备及其使用的论述<br>一、《六韬》对武器装备及其使用的论述<br>二、《墨子》对攻守城器械的论述<br>第八节 最早论述军事科技的著作<br>一、《考工记》中述及的兵器制造理论<br>二、对青铜兵器合金比率和冶铸技术的论述<br>三、对青铜兵器各部构造比率的论述<br>四、制造射远兵器的理论<br>五、制造皮甲的理论<br>六、战车的制造技术<br>七、城邑的构筑技术<br><br>第三章 钢铁兵器阶段军事科技的发展<br>第一节 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演进<br>一、春秋战国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多样化<br>二、秦汉至南北朝兵器制造和管理机构的集中统<br>三、隋唐五代兵器制造和管理的系统化<br>第二节 钢铁冶炼业的兴起和发展<br>一、钢铁冶炼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提升<br>二、冶炼设备的改进和燃料的拓展<br>第三节 钢铁兵器的创制与发展<br>一、射远兵器<br>二、格斗兵器<br>三、卫体兵器和防护装具<br>第四节 战车的转型和战船的发展<br>一、战车的转型<br>二、战船的创新<br>第五节 军事筑城的发展<br>一、城郭建筑的概况<br>二、城郭建筑的军事特色<br>三、作业量的估算和工程作业图<br>四、长城建筑的概况<br>五、长城的守备设施<br>第六节 攻守城器械和障碍器材<br>一、攻城器械<br>二、守城器械<br>三、障碍器材<br>第七节 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典籍中的兵器记事<br>一、作战方式的创新和变革<br>二、秦汉至五代典籍中的兵器记事<br>三、《太白阴经》初创兵器分类法<br><br>中篇 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军事科技<br>第四章 宋元时期冷兵器进入高级发展阶段<br>第一节 兵器手工业和钢铁冶炼业<br>一、兵器手工业<br>二、钢铁冶炼业<br>三、冶炼设备的改进<br>四、煤的利用<br>五、灌钢法的采用和发展<br>六、钢铁兵器制造技术的提高<br>第二节 宋元时期制造的钢铁兵器<br>一、射远兵器<br>二、抛石机<br>三、格斗兵器<br>四、卫体兵器和防护装具<br>第三节 钢铁兵器的装备制度和战车的发展<br>一、钢铁兵器的装备制度<br>二、战车的发展<br>第四节 战船和水军技术的发展<br>一、战船建造场的普遍设立<br>二、战船的主要类型<br>第五节 战船工程技术的提高<br>一、造船技术与工艺的进步<br>二、船体结构的改进<br>三、战船推进具的进步<br>四、其他船具的改进<br>五、战船建造工程技术的创造<br>六、指南针用于舟师导航<br>七、战船装备的改进<br>第六节 军事工程技术在水战中的运用<br>一、宋灭南唐之战中浮桥的搭架<br>二、宋金黄天荡之战中对军事工程技术的巧用<br>三、宋元襄樊之战中对军事工程实施的综合运用<br>四、宋元焦山之战中军事工程技术的运用<br>第七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发展<br>一、军事筑城的基本规制<br>二、北宋军事筑城之最——开封城<br>三、宋夏交界处构筑的堡寨<br>四、山地防御筑城<br>五、其他军事筑城<br>六、工程部队的建制<br>第八节 辽金夏蒙(元)的军事筑城<br>一、辽朝的军事筑城<br>二、金朝的军事筑城<br>三、西夏的军事筑城<br>四、蒙(元)的军事筑城<br>第九节 攻守城器械和障碍器材<br>一、攻城器械<br>二、守城器械<br>三、障碍器材<br>四、攻守城技术和战术的发展<br><br>第五章 火药的发明和军事科技的跃变<br>第一节 火药的发明<br>一、先民对硝石和硫黄产地分布的认识<br>二、先民对硝石和硫黄特性的研究<br>三、炼丹家对火药发明的贡献<br>第二节 《武经总要》刊载的三个火药配方<br>一、《武经总要》的作者<br>二、三个火药配方及其配制工艺<br>三、三个火药配方的历史意义<br>第三节 宋代初级火器的创制<br>一、火球的创制<br>二、火药箭的创制<br>三、火球与火药箭在战争中的最初使用<br>四、竹火枪的创制<br>五、铁火砲的创制<br>第四节 运用初级火器的著名战例<br>一、宋金陈家岛水战<br>二、宋金采石水战<br>三、魏胜抗金之战<br>四、宋军坚守襄阳之战<br>五、张顺张贵驰援襄阳之战<br>六、宋军坚守静江之战<br>七、元宋崖山之战<br>第五节 蒙元时期火器的外传<br>一、成吉思汗西征与火器的西传<br>二、拔都西征与火器的西传<br>三、旭烈兀西征与火器的西传<br>四、中国火器向亚洲的传播<br>五、中国火器外传的路线<br>六、中国火药与火器西传的历史意义<br>第六节 元代火铳的创制<br>一、火铳初创时期的实物及其相关的军事问题<br>二、元火铳的特点<br>三、元火铳在作战中的最初使用<br>第七节 宋代有关军事科技的论著<br>一、<武经总要》关于军事科技的思想<br>二、(守城录》关于军事科技的论述<br>三、《翠微北征录》关于军事科技的论述<br><br>第六章 火铳发展阶段的军事科技<br>第一节 明朝的手工业与钢铁冶炼业<br>一、促进手工业发展的政策<br>二、兵器手工业的制造与管理系统<br>三、兵器制造及领用制度<br>四、钢铁冶炼业的发展概况<br>五、炼钢技术的提高<br>六、冶炼高炉的改进<br>七、金属冶铸技术的提高<br>第二节 冷兵器的持续发展<br>一、射远兵器<br>二、格斗兵器<br>三、防护装具<br>第三节 火器战车的兴起<br>一、制造火器战车的军事背景<br>二、火器战车的种类<br>第四节 火器战船的兴起<br>一、明朝前期的战船建造厂<br>二、战船的种类<br>三、明初战船的大规模建造和水军的规模<br>四、战船建造技术的提高和武器装备的改善<br>第五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高度发展<br>一、都邑军事筑城之最——南京城<br>二、平陆都邑军事筑城之最——北京城<br>三、长城的扩建<br>四、沿海卫所城堡的构筑.<br>五、攻守城器械<br>六、障碍器材<br>七、冷兵器的制造定额<br>第六节 洪武年间制造的火铳<br>一、宝源局制造的火铳<br>二、军器局和兵仗局制造的火铳<br>三、各地驻军和政府系统制造的火铳<br>四、对洪武和建文型火铳铭文的解读<br>五、洪武火铳的种类和构造<br>六、洪武火铳的改进<br>第七节 永乐至正德年间制造的火铳<br>一、统一的造铳机构和有关的制度<br>二、火铳的种类<br>三、火铳的改进<br>四、对永乐型火铳铭文的解读<br>第八节 火铳的发展和明代前期的军事变革<br>一、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变革<br>二、神机营的创建<br>三、国防设施的改善<br>四、新战术的创造和发展<br>五、郑和下西洋把火器传至东南亚国家<br><br>第七章 中外火器融合阶段军事科技的全面提升<br>第一节 子母炮组合式佛朗机的制造<br>一、佛郎机的优越性<br>二、汪鉉建议大批制造佛郎机<br>三、佛郎机的种类和构造<br>第二节 火绳枪式鸟铳的制造<br>一、鸟铳的构造特点<br>二、兵仗局制造的鸟铳<br>三、新创制的子母鸟铳<br>四、赵士桢研制的火绳枪<br>第三节 传统枪炮的更新<br>一、单管枪<br>二、多管(多发)枪<br>三、轻型火炮<br>四、大型火炮<br>第四节 火箭等火器的创新<br>一、火箭类火器<br>二、喷筒类火器<br>三、火球类火器<br>四、火攻战车类火器<br>五、爆炸类火器<br>第五节 中国古代火药理论体系的形成<br>一、火药配制技术和工艺理论<br>二、对火药配方的总结<br>三、对火药理论的阐发<br>第六节 明朝军事变革的全面深化<br>一、军队编制装备结构的变革<br>二、军事训练内容的更新<br>三、国防设施的改善<br>四、戚继光用新战术歼倭的著名战例<br>第七节 明末对西洋大炮的引进和仿制<br>一、欧洲传教士的桥梁作用<br>二、明末火器研制家群体及其贡献<br>三、首批西洋大炮的引进<br>四、明末对红夷炮的使用与制造<br>五、后金政权对红夷炮的仿制与使用<br>第八节 战车制造的革故鼎新<br>一、战车制造的盛况<br>二、战车的种类<br>三、戚继光所编车营装备的战车<br>四、辽东镇所编车营装备的战车<br>五、京营装备的战车<br>六、战车与火器结合作战理论的形成和发展<br>第九节 战船建造的新颖多样<br>一、战船建造的概况<br>二、战船的种类<br>第十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创新<br>一、长城建筑技术的创新<br>二、长城扩建的意义<br>三、沿海卫所城堡建筑技术的创新<br>四、欧洲棱堡建筑技术的传人<br>第十一节 火器制造与使用理论的发展<br>一、指导火器制造理论的转轨<br>二、火器制造理论的进步<br>三、采用新的造炮方法<br>四、对西洋大炮的大量仿制<br>五、神机炮的大量制造<br>六、火器使用理论的深化<br>第十二节 军事科技典籍的百花齐放<br>一、三种江海防专著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br>二、两种练兵教战专著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br>三、三种火器专著关于火绳枪炮的内容<br>四、四种综合性兵书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br>五、其他四种兵书关于军事科技的内容<br>六、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军事科技典籍的特点<br><br>第八章 火器曲折发展阶段的军事科技<br>第一节 清前期的兵器制造与管理系统<br>一、工部系统<br>二、内务府系统<br>三、盛京工部系统<br>四、八旗都统衙门系统<br>五、各地驻军系统<br>六、兵器制造制度<br>第二节 金属冶炼业的发展<br>一、铁铜铅冶的发展<br>二、冶铁设备与技术的进步<br>三、冶铜设备与技术的进步<br>四、炼焦技术的推广<br>五、苏钢技术的推广<br>第三节 清前期制造的冷兵器<br>一、射远兵器<br>二、格斗兵器<br>三、防护装具<br>第四节 清前期火药制造技术的进步<br>一、火药原料的采买政策<br>二、火药原料的加工工艺<br>三、制造火药的几种配方<br>四、火绳的制造工艺<br>第五节 清初红夷炮制造和使用的高潮<br>一、南明各方用火炮进行抗清作战<br>二、郑成功所部为抗清驱荷制造和使用的火炮<br>三、康熙为平叛和反侵略制造和使用的火炮<br>四、雍正为平叛和反分裂使用的火炮<br>第六节 乾隆至咸丰年间制造和使用的火炮<br>一、大小金川地区的石碉群<br>二、乾隆为平定大小金川所制造和使用的火炮<br>三、乾隆为平定大小和卓所使用的火炮<br>四、清前期火炮制造的落后与弊端<br>第七节 清前期火炮的分类<br>一、重型火炮<br>二、轻型火炮<br>三、短管炮<br>四、炮弹制造方法的改进<br>第八节 清前期制造的枪械和地雷<br>一、主要枪种<br>二、地雷铸造方法的改进<br>第九节 战船的建造和水师的装备<br>一、战船建造厂的设置<br>二、战船的种类<br>三、主要战船的构造规格<br>……<br>下篇 火器时代的兵器科技<br>第九章 晚清时期对西方军事科技的引进和发展<br>第十章 民国初年和北洋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br>第十一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事科技<br>第十二章 中国近代兵工产品的制造<br>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事科技事业<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