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金融危机最早预言者的再次警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468130
  • 作      者:
    韩和元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郎咸平:是什么彻底摧毁了日本经济?<br>    谢国忠:“日本病”威胁全球!<br>    《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福本智之:当下的中国和二十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一样!<br>    <br>    要问当今最热门的话题,非“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莫属!深入浅出的讲解,详尽通俗的讲解,为你破除未来经济走势的迷雾。<br>    轻而易举摆脱上世纪80年代经济危机的日本,在迎来了繁荣高调的“日本第一”后却跌进了“失落的十年”。<br>    巨额的贸易顺差、望而生畏的楼价、让西方国家虎视眈眈的汇率……这些巧合的现象不仅仅是历史的相似,更是一声声的警钟在鸣响。与日本繁荣年代相似的“中国奇迹”深享着当日欧美国家所给予日本的“礼遇”,无论是崇拜还是害怕,当前整个世界都在高度关注着冉冉升起的中国,就如同当日整个世界对日本所施与的一样。日本正是在这种注目礼中,慢渐地陷入了乐观预言的悖论里。那么我们又会不会像日本那样,陷入那些并没有洞察力的的美国人的乐观预测后的悖论怪圈呢?
展开
作者简介
    韩和元:(Pierre A Hanson) 来自湘西,身上仅流着1/8的汉族血统的伪汉。却曾以中国子民的身份先后供职于美资的经济研究所、投资管理公司,并出任后者的合伙人兼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经济观察家》杂志认为,韩和元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最早预警者。出版有经济著作《告别恐慌——经济兴衰的密码与复苏之路》。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讲述自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世界看中国”、“中国救世界”的论调不断被媒体抛出,甚至有报道说美国效仿“中国特色”,于是,中国举国抱着“西方停滞不前、中国一枝独秀”的陶醉无限意淫。但表象绝不代表事实,我们甚至认为这场危机并不是让中国毫发无损,中国经济今天轻松地就返回了正轨,反倒是我们的忧虑所在。《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作者从多个角度对比日中两国的经济历史和发展形势,针砭时弊,引经据典,阐述了中国目前的危险前景。这场危机事实上加剧了中国的经济问题,也许今天光鲜的表面却在为明天的另一场严重得多的灾难埋伏笔。对于中国经济在危机中的表现,那些只要对日本泡沫经济的起落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感到后怕而绝对不是沾沾自喜。
展开
精彩书评
    希望每个读者都能从本书中体会到韩和元先生想要传达的主旨,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覆辙?我们如何去看待隔壁岛国上的邻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从“中国奇迹”这个梦幻的泡泡中醒来?<br>    ——价值中国网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不高兴!<br>    ● 在日本经济泡沫形成的80年代,日本的民族情绪开始高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前提下,日本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对世人大声说道:日本可以说不!<br>    □ 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如今处于世界金融危机当口的中国。当西方世界仍处于危机而不能自拔的时候,中国经济却轻松地就返回了正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族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中国的中产阶层对着世人也学着当日的日本人一样,说:“中国不高兴。”据说这话典出《天下无贼》里的:“黎叔不高兴,后果很严重。”<br>    ● 日本经济学家今井建一说,今天的中国人的心态与80年代后期日本人的心态很相似,80年代的日本人对房地产的心态是:大家拼命买房,担心现在不赶快买将来价格会更高。大家从不怀疑东京将成为世界上最大金融中心的说法,相信地价必然上升。他们的理由似乎很充足:日本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25,人口是它的1/2,上升是必然的。日本陷入到全民幻觉之中。大家都认为,东京将饱和,要建设第二个东京、第三个东京。<br>    □ 事实上这种沾沾自喜的情绪在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中也在近乎于疯狂地蔓延。外国记者和研究者惊呼中国崛起,中国人一开始将信将疑,慢慢就信以为真。世界舆论的表现,在我们看来更像当年与日本相关言论的翻版,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将论调的中心重新预设一回变成中国而已。<br>    <br>    让老百姓苦恼的房价<br>    ●日本房地产市场在1980年到1990年期间大幅上涨,住宅土地价格在10年中上升了3倍左右,之后大幅下跌。在后来的17年里,住宅土地价格下跌 50%。<br>    日本房地产大崩盘必然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住房真实需求的下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日本人口在1990年左右出现的断层现象和目前中国的情况非常类似。从人口分年龄组结构来看,1990年日本25至34岁人口组数量比1980年25至34岁人口组数量下降了20%,人口断层导致日本房地产市场真实需求下降,加速房地产价格下跌。<br>    □ 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10年高速发展。在住房体制改革、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和人口红利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住宅年销售量增长了 7倍,年销售金额增长了13.6倍。 <br>    未来10年,中国25至34岁年龄段人口将出现30%的下降,城市化进程已经放慢,未来10年城镇真实住房需求增长也将放缓。过去几年房地产高达20%以 上的投资增长在未来难以维持,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可能出现较大回落。房地产是目前中国经济内需增长的核心动力,其漫长的投资链条和巨大的财富效应,对投资和 需求都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br>    <br>    <br>    超越美国!<br>    ● 至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海外的资产,便已由1980年的115亿美元,猛增至1987年的2407亿美元,到1991年时,已是3831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纯债权国。<br>    ● 曾经沸腾于世界传媒上的:日本“对美国说‘不’!”称要“买下美国”的舆论观念,就是在该阶段所产生的。<br>    ● 面对汹涌而来的日本资金,美国人在享受这些资金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又感到非常害怕,同时也激起了美国人的恐日和反日情绪。1988年,夏威夷的美国人进行游行示威,抗议日本购买当地的土地和财产,呼吁政府从法律或宪法上加以限制。美国媒体也开始发挥想象力大造舆论:日本人未能通过轰炸珍珠港战胜美国,现在决定购买美国,首先是购买珍珠港,然后是购买美国。<br>    □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人民币3624亿元增加30.06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6.1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外汇储备从1989年的55.5亿美元已增加到现在的1.95万亿美元,远超于日本,居世界第一位。<br>    □ 美联社在新闻评论中常喜欢用“中国虎”来代表中国;《时代网络在线》给中国的称号则更为吓人——“新的超级大国”;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则在他的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的封底写道:“中国已经醒来,世界正在颤抖……世界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改变了中国,现在中国在改变世界,今后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br>    <br>    捉摸不定的汇率?<br>    ● 在日本经济学家都留重人的视角里,1949年美国制定的日元固定汇率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日元实际上贬值了,因此有力地刺激了日本制造业的出口。同时,日本政府也通过行政手段一直维持低利率政策!<br>    ● 80年代后期,与日本发生的贸易而赤字高挂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开始对日本的长期盈余结果,持有严厉批评态度,对日本货物出口到西方各国的状况,采取了一个又一个的制裁决议,以限制日本商品进口。1985年9月,美、英、法、西德与日本五国财长,发表了“普拉扎协议”,日元被迫升值。<br>    □ 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下,采取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于当时的确起到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的效果,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走低,人民币也随之相应走低。同时,人民币同美元相比也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换言之,1998年制定的汇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人民币实际上贬值了,因此有力地刺激了中国的制造业的出口。<br>    □ 可如今,西方世界紧紧地盯着中国的汇率制度,对一直维持低汇率的中国百般刁难。而中国自己,也在进行着“人民币升值抗压测试”,妥协之势越演越烈。<br>    <br>    婉约的东方美德<br>    咱有钱!<br>    ●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为筹措资金而背上沉重的外债甚至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也屡见不鲜。日本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日本国民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一直是最高的。如果按照“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 100”的公式推算,2001年,日本家庭的平均储蓄倾向为27.9%。<br>    □ 国民高储蓄率是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目前中国有非常高的国民储蓄率,这是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摩根斯坦利的研究部在2007年公布了一份数据,数据显示:2004—2006年,美国国民储蓄率只占国民收入的1%,创历史新低。而中国目前的国民储蓄率接近50%,家庭储蓄率约为收入的30%。这在全世界是最高的。<br>    狂放的东方美德<br>    咱有人!<br>    ● 战后大量的失业者,为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大量低廉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供过于求,为市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劳动后备军,这种市场供求结构也大力地减弱了工人的谈判力量,正是这样的条件下,从而使得日本得以实现低工资率,进而得以将该国的比较优势予以巩固。<br>    □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在别国的艳羡中,低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成为一张世界级的中国名片。然而,近来的一些数据和事实却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始出现隐忧。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了一份报告警示,中国在劳动力方面面临三大挑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短缺制约了企业制造水平,以及结构调整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br>
展开
目录
    大国兴衰的驱动力思考<br>    ——价值中国网创办人林永青<br>    自序<br>    引言:中国经济真可幸免于危机之外?<br>    第一篇:邻居和我们<br>    第一章:从日本“第一”到中国奇迹<br>    楔子:绚丽的中国2009<br>    第一节:隔壁的日本<br>    第二节:总是跑偏的预言家们<br>    第三节:我们自己的奇迹<br>    第二章:破译“中国奇迹”<br>    第一节:中国经济没有谜<br>    第二节:有人又有钱<br>    第三节:咱们中国有智慧<br>    第四节:世界级的“经济助推器”<br>    第二篇:望闻问切说“内伤”<br>    第三章:营养不良的根底<br>    第一节:危险的富士山倾向<br>    第二节:日本“病例”<br>    第四章:兜里揣着的钞票还稳妥吗?<br>    第一节:到达极限的98经济新政<br>    第二节:出口还是自销<br>    第三节:失去平衡的分配机制<br>    第四节:利息少了,钱往哪里花?<br>    第五节:“两座大山”的困惑<br>    第五章:身后的人还有那么多吗?<br>    第一节:劳动生产率这个怪东西<br>    第二节: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负债<br>    第三节:气喘吁吁的老龄化<br>    第四节:拖后腿的要素<br>    第五节:退缩的底气<br>    第六章:人民币升值不是好办法<br>    第一节:让历史教育我们<br>    第二节:日元升值综合症<br>    第三节:货币失衡的根源<br>    第七章:倍增计划的药效<br>    第一节:扩大内需势在必行<br>    第二节:走向繁荣的宽广大路<br>    第三节:共同的计划<br>    第四节:不可被忽视的中国影响力<br>    第五节:至关重要的着力点<br>    第三篇:我们和世界<br>    第八章:一个时代的终结<br>    第一节:危机不只是属于欧美的<br>    第二节:泡沫过后的国王新衣<br>    第三节:反思传统消费价值观<br>    第四节:新的革命,新的重建<br>    第五节:自然的恩赐<br>    第六节:我们没有“公有地”<br>    第七节:打折未来的利益<br>    第八节:没有“东方”“西方”,只有世界<br>    第九节:价值体系的边缘<br>    第四篇:“第五次工业革命”<br>    第九章:碳排放的冬天<br>    第一节:“碳发展”<br>    第二节:转型期的到来<br>    第十章:低碳经济来了,我们拿什么应对?<br>    第一节:中国必须学会关注整个世界<br>    第二节:穿上“低碳外袍”<br>    第三节:金融助力低碳经济<br>    第五篇:邻居走错门,难道我们还要跟着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