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的客观存在和日益重要,使得经济学研究不能再忽略这个领域。萨缪尔森公共物品定义的提出,首开公共物品系统研究之嚆矢。公共物品的研究迅速兴起,加之同时诞生的公共选择理论,催生了一门新生的分支经济学——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20世纪50年代末,理查德·马斯格雷夫(Richard Mus-gray_e,以下简称马斯格雷夫)在《财政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公共经济学”的概念。1964年和1965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理论概述》和《公共经济学》,更直接以“公共经济学”作为书名,随后又出现了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学会和杂志。现今,公共经济学文献已经大量积累,学术成果越来越多。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公共物品始终是重要的理论内核。公共经济学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思路是:公共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性质不同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二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消费具有很强的外部性(externality),私人供给公共物品无法实现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统一,因而缺乏必要的激励。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只能由政府实施垄断经营。“一个国家首先是一个为其成员——公民——提供公共物品的组织”,“政府提供的共同的或集体的利益通常被经济学家称作‘公共物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