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9255
  • 作      者:
    王发明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发明,1967年生,安徽定远人,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07年6月浙江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产业集聚、绿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近年来在《生态学报》、《统计研究》、《科学学研究》、《改革》、《中国软科学》、《经济学家》等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有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与出版专著《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资源一结构”观的分析》。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尝试引入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借用生态学个体-种-群落的演进路径来剖析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的内在机理,并以数理经济分析方法为基本工具,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的分析模型。<br>    《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搭建了产业集群演进路径-动力-效应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演进经历了个体-产业种群-集群形成、发展、成熟后,其演进方向会出现三种路径:一是正向更替,即集群持续发展,实现升级;二是反向更替,即集群走向衰亡、解体;三是扩散与转移,即集群向其他地区转移。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生态系统的高级形态,其演化发展受生态平衡机制支配,集群演进的动力源泉在于通过产业集群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形成共同生存和协同进化的“命运共同体”。<br>    《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认为,生态平衡机制是产业集群的一种自我维持机制,能够使集群企业得到自我保护和平稳演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最终还是集群内部企业的竞争、合作和分化,而共生性和互补性是集群企业集聚在一起的内在要求和市场规律。集群演进既是系统演化的动力原因,也是系统演化的局部结果。
展开
精彩书摘
    1.3.2 研究内容<br>    和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共生的进化过程相类似,经济生活中的产业集群现象同样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和稳定共生的演进过程。因此,本书从动态系统的视角论述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生态学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使用案例研究以及借助第二手的实证研究资料作为佐证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产业集群中的代表性集群进行较为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典型的产业集群,重点研究产业集群演进的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包括政府、文化等因素对集群的影响。<br>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br>    第一,从生态学的角度介绍关于集群概念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产业集群形成的要素、条件和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即产业集群是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相互之间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与某个特定产业(产品)相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的空间聚集体。<br>    第二,借鉴生物种群的研究方法,对产业种群及集群形成、发展、成熟以及集群成熟以后可能出现的升级、衰退和扩散转移进行分析。通过建立集群成长模型,引入各种影响集群发展的因素,揭示集群成长的规律,对集群形成的最低临界规模制约因素进行重点分析;集群成长期的上限就是集群成熟期的规模,这个规模由集群的环境容量、资源供应量和市场容量共同决定,而且这个上限是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此外,还将研究集群的衰退、扩散、转移和壁垒等相关的涉及集群发展的因素。<br>    第兰,结合影响集群成长的因素和决定集群规模上限的环境容量和市场容量,研究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生态环境及资源供给和传统文化及现代文化对集群发展的影响。政府在集群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但需要科学定位,部分集群中出现问题恰好反映出政府作用发挥的不足;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供给问题对集群的发展影响重大,攸关集群的存亡。<br>    1.3.3 本书结构<br>    本书共分为7章展开论述。<br>    第1章是绪论。旨在为整个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展开
目录
1 绪论<br>1.1 选题背景与理论意义<br>1.2 有关概念的界定<br>1.2.1 产业集群概念及类型<br>1.2.2 集群系统<br>1.3 本书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br>1.3.1 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br>1.3.2 研究内容<br>1.3.3 本书结构<br>1.4 研究方法及可能创新之处<br>1.4.1 研究方法<br>1.4.2 可能的创新之处<br><br>2 文献综述<br>2.1 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集群演进的相关研究回顾<br>2.1.1 产业集群理论渊源<br>2.1.2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br>2.1.3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br>2.2 组织生态理论<br>2.2.1 生态学的起源<br>2.2.2 组织生态理论的演进<br>2.2.3 种群成长模型<br>2.2.4 环境资源条件与种群生存状况的相关研究<br>2.3 集群网络结构理论<br>2.3.1 社会网络理论<br>2.3.2 复杂网络理论<br>2.4 小结<br><br>3 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br>3.1 生态学的发展<br>3.1.1 生态学发展概述<br>3.1.2 DICE模式<br>3.1.3 生态理论在管理研究上的应用<br>3.2 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br>3.2.1 产业种群的属性及演化路径<br>3.2.2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路径<br>3.2.3 以嘉善木业产业集群演进为例<br>3.3 小结<br><br>4 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动力研究<br>4.1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集群演进动力机制<br>4.1.1 组织种群密度依赖的演化规律<br>4.1.2 基于生态理论的产业集群演进动力机制研究<br>4.2 集群的基础(环境)性因素对集群演进的影响<br>4.3 产业集群演进的其他环境因素<br>4.4 产业集群演进的动态平衡<br>4.4.1 竞争模型<br>4.4.2 互利模型<br>4.4.3 上、下游关系模型<br>4.4.4 产业集群的生态平衡条件<br>4.5 小结<br><br>5 基于生态观的集群系统演进效应研究<br>5.1 产业集群的正向演进效应<br>5.1.1 基因突变<br>5.1.2 基因互换<br>5.2 产业集群的扩散及转移<br>5.2.1 集群的规模上限<br>5.2.2 集群的扩散与转移<br>5.2.3 案例研究:东莞PC集群<br>5.3 产业集群的反向演进效应<br>5.3.1 种群生态的生命周期性与集群演进负效应<br>5.3.2 集群的衰退分析<br>5.4 小结<br><br>6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演进的实证研究<br>6.1 研究架构及假设<br>6.1.1 研究架构<br>6.1.2 研究假设<br>6.1.3 研究变量及操作性定义<br>6.2 研究设计<br>6.2.1 研究设计<br>6.2.2 研究说明<br>6.2.3 研究对象<br>6.3 实证研究模型设计<br>6.3.1 模型选取<br>6.3.2 模型检验与修正<br>6.4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分析<br>6.4.1 嵊州领带产业的发展现状<br>6.4.2 嵊州领带产业生产特点<br>6.4.3 嵊州领带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特征<br>6.4.4 嵊州领带产业发展的演进历程<br>6.5 实证结果分析<br>6.5.1 产业动态、资源条件及环境状况三个维度的基本分析<br>6.5.2 单根检验、协整检验、修正模型及有限滞后回归分析结果<br>6.5.3 产业动态、资源条件及环境状况与组织存活能力的假设验证<br>6.5.4 结论与建议<br><br>7 结论与展望<br>7.1 研究结论<br>7.2 研究展望<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