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训练仿真突出的是虚拟环境的建立,以及良好的人机接口,突出与实际环境的相似逼真度。采办类仿真,也称为武器装备仿真,针对的对象是“武器装备”,其目的是研究武器装备的功能、性能和效能,减少实际实验的次数,对武器装备的采办、设计、发展、运用和改进提供依据。这类仿真突出的是对武器或武器系统的建模和技术特性的研究。从层次上看,同一类型但不同层次的仿真重点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层次越低技术性越强,技术指标越明确,问题越具体,越容易进行科学建模;而层次越高,技术性越弱,而艺术性越强,问题越宏观,越需要人的参与。<br> 面向作战类的仿真,其仿真应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早期的实地实兵实装作战演练,也有后来产生的利用图表、沙盘、符号和规则进行的兵棋推演,还有近期被广泛采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分布交互式模拟演习,以及进行武器装备研究的仿真实验,不胜枚举。在面向作战的仿真中,对作战行动和作战效果的模拟是第一位的,研究对象也主要集中存作战部队的行动过程、作战目标的毁伤计算、武器装备功能性能的研究等方面。<br> 但是,传统的战争仿真在对战争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方面却研究得很不够。对与战争相关的非军事类问题,例如,战争危机中的国际关系变化、高层决策过程、社会舆论演化、不同人群行为等方面的建模几乎没有;对国家各类关键基础设施变化对战争中社会的影响,例如,电力网、通信网、交通网、能源管道网、计算机网、政府行政机构等方面的建模,更是一片空白。所有的这些,在过去是町以接受和理解的。因为过去信息交互不够发达,战争的影响常常局限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大多数影响效果可以很容易观察,影响的速度也比较缓慢。例如,三国时期的一场战争可能到1000年后通过《三国演义》的传播,才会影响到南美洲的某个方面。<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