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战争史笔记.三国―隋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73160
  • 作      者:
    朱增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位威严睿智的将军,一位慧眼别具的智者,以独特的笔记体讲述千年战争史记!经典战役金戈铁马精彩呈现,王朝更迭兴衰存亡深度评说。以史为鉴,忘战必危之警示。
展开
作者简介
     朱增泉,1939年12月生,江苏无锡人。1954年高小毕业后务农。自学高考获大专学历。195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干事,教导员、科长.处长、军政治部副主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集团军政委、国防科工委政治部生任。总装备部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等职。参加过老山轮战。中将军衔。曾任全国八届人大代表、中纪委委员。全国第十届政协常委。长期坚持业余写作,先后获得全军“八一”文艺奖、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人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诗歌、散文被编入几十种选本。散文《中国西部》被编入中,大学语文课本。
展开
内容介绍
     朱增泉将军以职业军人的专业目光审读中国古代战事的《战争史笔记(三国·隋唐)(修订版)》,呈现金戈铁马的经典战役,深度评说兴衰存亡中的王朝更迭。
     这是作者的一部散文化的战争史笔记,或曰一部笔记体的战争史。凡历史,读起来都是比较枯燥和沉闷的,战争史也不例外。这是作者的一种尝试,力求把战争史写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本书详细叙述了从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近四百年大混战、大分裂,到隋、唐实现大一统。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国战争
     1.三国战争的历史定位 中国人对三国战争是妇孺皆知,且耳熟能详。但似乎忽略了一个重大 问题:三国战争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它给古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 果? 三国战争是一次分裂战争,它把古代中国拖进了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 、大混战之中。
     打个比方:汉代是一块沉甸甸的汉瓦,传到汉献帝手里,他已经无力 将它捧住,一失手,碎成三块。从此以后战争连着战争,这三块破瓦又被 打成了一地碎渣。
     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六十年,再往后,越打越分裂。西晋实现了短 暂统一,但很快发生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乱得无法收拾;东晋与五胡 十六国并存。两晋十六国,分裂了一百四十年。南北朝,分裂了一百七十 年。从三国到南北朝,大分裂、大混战局面延续了:三百七十年。如果把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战争算进去,这种大分裂、大混战局面延续了近四百 年。
     可见,三国战争对中国统一局面的瓦解作用是多么巨大,它所带来的 战乱岁月是多么漫长。
     当然,在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大混战时期,也有几个方面的历史进 步:第一,促进了东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开发;第二,促进了民族大融 合;第三,在思想文化上冲破了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的僵化局面。这 三条,为后来隋唐重新走向统一和开创繁荣局面,积累了多种养分。这也 是历史的辩证法、战争的辩证法。
     2.祸自东汉深宫出 社会矛盾积累愈久愈深,它所引发的战争,对原有社会结构产生的破 坏能量也愈大。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透顶,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昏君治国 、外戚干政、宦官乱政。
     昏君治国: 东汉末年无明君。东汉中晚期,皇帝一个个都很年轻,有好几位没有 成年就死了。东汉共经历了十三朝天子,一岁至十五岁继位的有十位,二 岁至三十六岁死去的也有十位。这些小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 手”,从小混在宫女和太监堆里学会了纵欲、享受、勾心斗角,也学会了 贪婪。第十朝汉桓帝和第十一朝汉灵帝在位时,“后宫采女数千人,衣食 之费,日数百金”,而百姓灾民塞道,朝廷和官府却不管不问(《后汉书· 吕强传》)。
     第十一朝汉灵帝除了荒淫,还公开标价卖官,“聚钱以为私藏”。官 阶二千石的卖两千万,官阶四百石的卖四百万。甚至连朝廷的三公九卿职 位也标价拍卖,“公千万,卿五百万”。地方官的标价高于京官,因为地 方官更便于向老百姓直接搜刮。家庭富裕的先交钱,后上任;一时交不出 钱的可以先上任,上任后要加倍交付(《后汉书·灵帝纪》)。这等于公开 逼迫各级官吏去向老百姓横征暴敛。买官先得走门子,走门子先得花一笔 钱。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有位“冀州名士”崔烈,通过灵帝的奶妈“人 钱五百万”,买到一个司徒职位(朝廷“三公”之一)。当年三月汉灵帝为 他主持任命仪式,文武百官都出席了,汉灵帝对左右亲信说,我后悔没有 慢点答应他,否则至少可以得到一千万。灵帝的程夫人在一旁笑道,崔烈 是冀州名士,他怎会花钱买官?这五百万还是我说了话他才肯拿出来的, 你还不满足!这话被传了出去,崔烈走皇帝奶妈和夫人的路子买官,声望 大跌,从此“名士”不“名”。就在这一年,汉灵帝得的钱多得没处放, 于是“造万金堂于西园……复藏寄小黄门常侍家,钱各数千万,又于河间 买田宅起第观”(《资治通鉴·汉纪五十》)。灵帝这样的昏君当国,天下 怎能不乱? 外戚干政: 东汉皇帝大都短命,但东汉的皇后大都长寿,而且大都出身名门,有 文化,有见识,有才干。一朝又一朝的“童年皇帝”继位后,都由其母亲( 皇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则依靠娘家的父、兄、弟、侄等至亲来分掌朝政 大权,形成强大的外戚势力。东汉的外戚势力掌控朝政,开始于东汉第三 朝汉章帝的皇后窦氏。汉章帝驾崩,十岁的汉和帝继位,由窦太后临朝听 政。窦太后是河西五郡大将军、光武帝时期的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出身 豪门,“六岁能书”,有才色,有魄力,有手腕,也很有些作为。她临朝 听政期间,曾任命其兄窦宪为大将军,对长期入侵汉边的匈奴坚决反击, 取得了很大胜利。但窦太后不仅重用其兄窦宪总揽朝政,三个弟弟也都同 时封侯,占据要职。窦氏兄弟“横暴京师”,目无法纪,引起矛盾激化。
     汉和帝在宦官集团支持下诛灭窦氏势力,逼迫窦太后归政于帝。第十朝汉 桓帝,十五岁继位,梁太后②临朝听政,梁太后之兄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 。梁家是东汉外戚势力的典型代表,一门出过七位侯、三位皇后、六位贵 人、两位大将军,十位皇帝夫人和尚公主,卿、将、尹、校等五十七人, 门生故吏遍天下(《后汉书·梁冀传》)。梁冀专权理朝二十年,先后主持 冲、质、桓三帝继立(冲帝三岁夭折,质帝九岁被梁冀鸩弑,又立十五岁的 桓帝)。梁冀一手遮天,“凶态日积”,最后矛盾激化。汉桓帝同样依靠宦 官集团诛灭了梁家势力。梁冀被诛后,家产被变卖,所得价值相当于朝廷 全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
     ……
展开
目录
三国战争
1.三国战争的历史定位
2.祸自东汉深宫出
3.宫廷血拼
4.群雄讨伐董卓
5.打败董卓的英雄——孙坚
6.群雄割据
曹操
7.曹操祖上不姓曹
8.曹操曾是讨伐董卓的急先锋
9.在中原打出一片根据地
10.挟天子以令诸侯
11.搞屯田以积军粮
官渡之战
12.袁绍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13.白马、延津前哨战
14.官渡阵地战
15.鸟巢烧粮战
16.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赤壁之战
17.曹、孙、刘三方的战略企图
18.曹操的一系列战略失误
19.孙、刘结盟抗曹
20.火烧赤壁
21.华容追击战
22.围困江陵
23.赤壁之战后的局势发展
24.三国末期概况
西晋的短暂统一
25.司马氏篡魏建晋
26.灭吴大战
27.八王之乱
28.永嘉之乱
东晋的丧乱岁月
29.晋室余蘖南渡复国
30.东晋前期的几次北伐
31.淝水之战
32.东晋内乱
33.刘裕的两次北伐及代晋建宋
狼烟滚滚十六国
34.五胡十六国之缘起
35.二赵
36.三秦
37.四燕
38.五凉
39.成汉
40.夏
41.十六国之外的九个割据政权
五胡十六国战争的若干问题
42.五胡十六国战争的基本性质
43.十六国兴亡与汉族文化
44.民族大融合的瑰丽景观
45.统一中国必须跨越的三条横线
南北朝战争
46.南朝与北朝
47.南朝刘宋攻北魏
48.北魏反击南朝刘宋
49.北魏三次南征伐齐
50.北魏与南朝萧梁的长期交战
南朝的内乱
51.宋——皇族争立之乱
52.齐——萧鸾篡位之乱
53.粱——侯景之乱
54.陈——陈后主后脖子挨了一刀
北朝的内战
55.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
56.北魏从鼎盛到分裂
57.东魏、西魏互相攻伐
58.北周伐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
隋文帝统一中国
59.建隋代周
60.北征突厥
61.渡江灭陈
62.隋初大治
隋炀帝的毁灭之路
63.夺嫡
64.弑父
65.淫逸
66.开边
67.征伐
68.毁灭
隋末农民大起义
69.翟让、李密中原瓦岗军
70.窦建德河北农民起义军
71.杜伏威、辅公柘江淮农民起义军
72.隋末乱世中的二十四位“露水皇帝”
略论隋朝兴亡
73.隋朝的历史贡献
74.教训——统一亢奋症
唐朝的开国之战
75.晋阳起兵
76.攻克长安
77.平定北方
78.平定南方
79.玄武门之变
唐朝的边疆战争
80.唐朝边疆战争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81.平定东突厥之战
82.平定薛延陀之战
83.与回纥的战、和关系
84.平定吐谷浑之战
85.平定高昌、焉耆、龟兹之战
86.平定西突厥之战
87.五征高丽
88.平定契丹之战
89.平定渤海国之战
90.平定后突厥之战
91.怛罗斯战役
92.平定南诏之战
唐与吐蕃的二百年战争
93.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94.吐蕃争夺吐谷浑
95.吐蕃争夺西域
96.金城公主远嫁吐蕃
97.吐蕃争夺河西、陇右
98.吐蕃争夺河源地区
99.吐蕃军队进攻长安
100.吐蕃争夺四川
101.唐朝收复河陇地区,吐蕃走向衰落
安史之乱
102.安禄山、史思明何许人也
103.“盛唐”背后的“荒唐”
104.安禄山的叛乱经过
105.平定安史之乱的三个阶段
106.酿成安史之乱的教训
107.逼反仆固怀恩的另一种教训
唐朝的藩镇之乱
108.唐朝的藩镇
109.藩镇叛乱的重大事件
110.唐宪宗的削藩之战
111.唐末的藩镇兼并割据
唐朝在混战中灭亡
112.晚唐的社会矛盾
113.王仙芝起义
114.黄巢起义
115.唐朝的灭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