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上狂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9062068
  • 作      者:
    王志强主编
  • 出 版 社 :
    外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战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br>    这是一场正义与菲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br>    5000张高清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纪实,战场风云真实再现!<br>    海上霸主横空出世,彩虹行动成就时代终结者!<br>    袖珍战列舰成为严重威胁,海上交通线已是存亡命脉,英国迈出护航第一步!围剿“施佩伯爵”,巡洋战终受打击!<br>    英国人功亏一篑,“威悉河演习”惊醒北欧酣梦!<br>    德军登陆挪威,英法远征军为何也在向哪威海秘密进发?<br>    围剿魔鬼“俾斯麦”,战列舰之王沦为海底废铁!<br>    从袖珍战列舰海上袭击战失败到战舰之王“俾斯麦”的覆灭,德国海军与盟国海军间争夺海上运输线的战斗从没停止过!
展开
内容介绍
    英、德进行激烈的造舰竞赛时,美国和日本也奋起直追,投入巨大的财力进行无畏级战列舰的建造。世界各国政府对军备竞赛的态度,表明了各国要牢牢控制海洋的强烈欲望。1932年11月,德国海军一年的军费只有1.8亿马克。希特勒上台后,马上追加海军军费,至1939年海军军费达到23亿马克。<br>    战争中,对于交战双方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为英法军事行动缓慢,导致功亏一箦1940年4月9日早晨,英法两国才得知德国已经大举入侵丹麦和挪威。<br>    惠特沃斯率“厌战”号战列舰和9艘驱逐舰冲进峡湾。上次海战掀起的巨浪还未平息,又一次海上厮杀拉开了帷幕。<br>    英国政府对“俾斯麦”号十分关注,它是德国现役最大的战列舰,舰上装有主力舰所用的最优质装甲,各水密舱设计精良。为了击沉它,英国本土舰队出动了现有的一切兵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当时各国公认的海上作战理论是:用快速的重炮压制敌人的火力。若想准确地射击,只有在双方距离小于四分之一英里时弹丸才是水平飞行的。这样,几乎所有的海战都是在平射距离400码(1码=0.9144米)以内进行的。<br>    当时的海战一旦打起来,往往是一场混战,单舰对单舰,打到其中的一艘舰的大多数水兵和陆战队员非死即伤为止。那时的一等战列舰的排水量高达2000吨左右,需要许多人来撑帆和操纵火炮。<br>    英国“胜利”号上的舰员超过了800人,其中大多数是水手。当时法国的三层战列舰一般仅是英舰的一半那么大,舰员只有400人。<br>    后来,舰炮的有效射程从300码增加为700码,这些都属于维多利亚中期的战列舰。尽管武器系统强大,但在后来的20年间,装有高能炸药的炮弹迫使这些舰只退役了,因为这些木制的三层甲板军舰非常脆弱。<br>    铁甲舰:<br>    在最后一批木制战列舰建造时,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近代战列舰的情况。威力更大、射击更准的火炮发明了,一艘军舰在一英里或者更远的地方可以击中敌舰。军舰若想在炮击下更好地生存,必须安装护甲。19世纪中期,由于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的发展,战列舰成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钢铁军舰。蒸汽机时代,各国海军纷纷卸下风帆,安装大型火炮,全身披甲。184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二艘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战列舰——“拿破仑”号,挂有辅助动力的风帆。<br>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出现了蒸汽钢铁战列舰。1859年,法国建成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战列舰。1860年,英国建成排水量9137吨的“勇士”号战列舰。“光荣”号和“勇士”号是世界上第一批铁壳军舰,均在外面包覆铁质装甲,“勇士”号优于所有一等木壳战列舰。<br>    此时,蒸汽动力、大炮和铁制船壳引领战舰的制造,低舷铁壳装甲舰代替了木壳战列舰。重量重但数量少的舰炮代替密集排列在两舷的旧式火炮。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海军交响曲<br>★在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是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平台,深受各国海军的重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未期,战列舰仍是各主要海上列强的主力舰种之一,长期被称为主力舰<br>★英、德进行激烈的造舰竞赛时,美国和日本也奋起直追,投入巨大的财力进行无畏级战列舰的建造世界各国政府对军备竞赛的态度,表明了各国要牢牢控制海洋的强烈欲望<br>★德国舰队指挥官鲁伊特在巡洋舰“埃姆登”号上发出“彩虹”信号。各舰军官们纷纷下令升起被禁止的舰队旗、战旗和Z信号旗,打开通海阀门和水密舱门。不到两个小时,“腓特烈大帝”号、“阿尔伯特国王”号、“毛奇”号、“威廉王储”号沉没。<br>★在条约废止后,新的战列舰越来越大,比如“俾斯麦”号超过50000吨,而日本造的两艘战列舰都接近70000吨。<br>1.海上霸主——战列舰<br>2.来自德国的挑战门<br>3.“悲壮的彩虹行动”<br>4.新一轮造舰竞赛<br><br>第二章 海上巡洋战<br>★德国袖珍战列舰对各国海军列强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没有同类舰出现,但英法海军要花很多精力研究反商业袭击舰的战术。该级舰从第一艘下水就引起了各海军强国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对重巡洋舰构成了致命威胁。<br>★1932年11月,德国海军一年的军费只有1.8亿马克。希特勒上台后,马上追加海军军费,至1939年海军军费达到23亿马克。<br>★海上交通线是英国的命脉,英国生存和发展都与海上交通线紧密相关。德国海军在战争中必须破坏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并采取“巡洋战”的方式,即远离海军基地,大量使用巡洋舰单独作战,攻击英国的运输船。<br>★“施佩伯爵”号的沉没,是对德国海军“巡洋战”战略的打击。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德国海军不敢在海上进行袭击了。<br>1.迈出重建的第一步<br>2.打造德国海军<br>3.袭击海上交通线<br>4.围剿“施佩伯爵”号<br><br>第三章 北海惊涛<br>★战争中,对于交战双方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为英法军事行动缓慢,导致功亏一篑。1940年4月9日早晨,英法两固才得知德国已经大举入侵丹麦和挪威。<br>★希特勒批准了雷德尔的建议,入侵挪威是闪电式的占领,必须在挪威的8个港口同时进行挪成陆军不堪一击,但英国海军对登陆部队是个巨大的威胁。<br>★挪成不仅国防不足,甚至没有统一的指挥。国防计划由非军人领导的国防部负责国防委员会在1934年才成立,直到1937年只召开过一次会议。1939年9月1日,召开了第二次会议。<br>★当德军的1000名士兵在哥本哈根登陆时,另一支德军小分队在哥本哈根西部占领了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当丹麦军队还没有准备好战斗时,已经处于德军的包围之中了。<br>1.英国人功亏一篑<br>2.“威悉河演习”计划<br>3.“挪威抵抗没有任荷意义”<br>4.不到一天占领丹麦<br><br>第四章 登陆挪威<br>★挪威政府官员们一片慌乱,为了避免被德军俘虏,挪威王室、政府成员和议会议员们在上午连忙逃离奥斯陆,随行的还有20辆运载着挪威银行黄金和3辆载有秘密文件的卡车。<br>★德国轰炸机群飞来助战,几十吨炸弹倾泻下来,挪威岸炮大多数被炸毁。德军登陆部队趁机冲上阵地,占领卑尔根。<br>★惠特沃斯率“厌战”号战列舰和9艘驱逐舰冲进峡湾。上次海战掀起的巨浪还未平息,又一次海上厮杀拉开了帷幕。<br>★丘吉尔派海军封锁了斯卡帕湾、格陵兰岛、冰岛和奥克尼群岛之间的海域,阻止德国舰队从挪威的峡湾中驶入大西洋。<br>1.兵指奥斯陆<br>2.激战卑尔根<br>3.决胜纳尔维克<br>4.争夺特隆赫姆<br><br>第五章 魔鬼“俾斯麦”<br>★“俾斯麦”号的出航给英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让“俾斯麦”号进入大西洋,对于英国来说,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br>★几分钟后,“俾斯麦”号又一次齐射,再次撕开了“胡德”号的装甲,炮弹竟然穿透6层甲板,顺着没有防护的通道,在炮塔底下的弹药舱中爆炸<br>★英国政府对“俾斯麦”号十分关注,它是德国现役最大的战列舰,舰上装有主力舰所用的最优质装甲,各水密舱设计精良为了击沉它,英国本土舰队出动了现有的一切兵力<br>★尽管重磅穿甲弹似暴雨般射来,“俾斯麦”号上的舰员们在烈焰和浓烟中仍然顽抗着渐渐地,炮塔、桅杆和烟囱郜被摧毁,“俾斯麦”号逐渐变成了一堆海上废铁,但仍未下沉<br>1.“打遍天下无敌手”<br>2.“不愧是战列舰之王”<br>3.不惜一切代价击沉它<br>4.战列舰时代的终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