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装备、作战技能和战术.东方战争(1200-1860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7044161
  • 作      者:
    (美)迈克尔·E. 哈修斯[等]著
  • 出 版 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东方战争》运用特别授权的彩色和黑白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该地区的战役、装备和战术,详细探讨了诸如成吉思汗、织田信长、李舜臣这样的统帅以何种方式赢得战斗和战役胜利的,分析了其他人难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图解世界战争战法:东方战争》是对东方战争感兴趣的读者的必备指南。
展开
作者简介
  (美)迈克尔·E.哈斯丘,从事军事历史方面的写作和研究20多年,是《二战史杂志》的编辑:现居住在由纳-西州的查特诺加,参与完成的著作包括《圣经中的战斗》、和《改变战争的战斗》。
  (英)克里斯托尔·约根森,获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学位,作为一名军事史专家,他出版了关于战争史的数本著作。其中包括《当代世界早期的作战技巧》和《改变战争的战斗》。
  (美)克里斯·麦克纳布,军事方面的编辑和作家,过去12年里出版了超过60本有关著作,广泛涉猎军事历史、武器技术,以及特种部队的运用和历史。
  (美)埃里克·尼得罗斯特,在加利福利亚州夏伯特学院教授历史:撰写过许多关于军事历史方面的文章,尤其对中国和朝鲜有浓厚兴趣。他的名字曾出现在许多英国和美国出版物中,如《军事传统》《军事历史》和《鱼鹰军事杂志》。
  (美)罗勃·赖斯,美国军事学院教授,教授古代和现代海战方面的课程,在《牛津美国军事史指南》发表过文章,参与编写了《古代世界的战斗》《古代世界的作战技巧》和《圣经中的战斗》。
展开
内容介绍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东方战争》是引进英国斯派尔蒙特出版公司出版的Fighting Techniques of the Oriental World.AD1200~1860,经一年的精心翻译而成本卷运用彩色和黑白图片描述了自13世纪蒙古扩张时期起,到19世纪中叶中英鸦片战争时,东亚地区军队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技巧、武器与装备,探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赢得战斗所需要的战术和战略,并阐述了体现当时先进技术的武器是如何改变了战场的局面。
  在第一章,结合土木堡战役(1449年)、眉苗战役(1767年)、川中岛战役(1561年)、长筱战役(1575年)阐明了步兵的关键作用,探究了长矛兵和弓箭手的运用及成就,分析了火药武器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第二章则叙述了蒙古人创造的骑兵军队,并以永昌战役(1277年)为例。阐述了骑兵和弓箭手逐渐成为战场关键因素的新情况。第三章则运用了如迦勒迦河战役(1223年)和闲山岛战役(1592年)这样的例子,探讨了指挥结构以及新技术和新战术的发展是如何打败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第四章则针对城防时期,阐述了在诸如襄阳战役(1267年)、晋州战役(1592年)、大阪战役(1615年)这样的围攻战中,从“虎蹲孢”到先进臼炮的攻城武器的运用和发展 第五章分析了海战的演变,回顾了鄱阳湖水战(1363年)、泗川海战(1592年)、吴凇口海战(1842年)中的关键战斗。
展开
精彩书摘
  士兵和平民
  “足轻”和武士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差异随着1591年的《身份统制令》变得更大。该法令是16世纪日本社会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决策之一。法令产生的背景是丰臣秀吉(1536~1598年)权势的崛起。作为一个前“足轻”的儿子,他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手下军事指挥官中一颗升起的新星,他最终成为日本的统一者和统治者。1588年,丰臣秀吉开始在日本采取步骤以改变权力结构。他发布“刀狩令”,要求日本农民上缴拥有的所有武器。由此而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名们可以组成自己军队的人数被极大的缩减,这样就把已经在他们掌控下的职业士兵之外的潜在兵员缩减到最小。但是,一个获胜的大名却可以把战败一方的“足轻”纳入到自己的阵营中:这样就使一个大名在每次获胜后都变得更加强大。
  对于那些已经在服役的“足轻”来说,“刀狩令”可提升他们的地位,而《身份统制令》愈益加快了这一趋势。丰臣秀吉在这一法令中宣布,今后一个农夫将不能冀望于从事任何其他职业,包括成为一名“足轻”。同样,一名“足轻”或武士也不能再成为一名农夫。对于任何试图要超越这个新建立的社会秩序的人,则设立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身份统制令》让长期以来存在的、谁在战争时期耕种土地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切实解决。对一个农民来说,他能够从事的唯一一项军事职业就是后勤——为士兵驮运装备的驮夫。反过来说,“足轻”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升为和武士一样的军事阶层。
  《身份统制令》对于造就日本社会职业的士兵阶层产生了一定作用。在此之前,一个大名要想召集人马并武装他们,只需要动员他自己的武士家臣就可以了,而这些人又根据其拥有的财产与等级,带来相应数量的士兵。斯蒂芬·特恩布尔对这一体系进行了解释:
  “需要提供的部队数量及其装备取决于武士登记在案的财富,而财富的多少则是根据他所拥有米田的估算产出来衡量的。传统上,这种资产以‘石’来计算。‘石’指大约—个人一年所需进食的米量……武士从而准确地知道自己应当带多少人去参加战斗。其中一些人是通常与他有亲属关系的武士。剩下的则可能是半武士或是没有长期家庭联系的农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意征兵已不再普遍,一个家庭只向一个特定武士服役的传统也就产生了。”
  但这并不是说在《身份统制令》之前就没有常设的“足轻”部队。许多大名都拥有常备的个人护卫部队,成员都是拥有相当作战经验且受人尊重的战士。其中一些部队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一些最重要的首领手下有数千人。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足轻”的快速反应部队,他们可以在数小时内召集起来应对突发危机,比如说敌人人侵。武田信玄(1521~1573年)就创立了在容易观察到险情的地标物上设立烽火的一套烽火报警体系。当某个烽火点燃时,邻近的烽火看护者就会点燃自己的烽火,这实际上是发出农夫或士兵们应当立刻行动并向各自指挥官报到的信号。
  组织和机动
  对东方世界步兵的战略战术的全面介绍,来自于中国最伟大军事思想家之一的孙子(公元前544年~公元前496年)。尽管《孙子兵法》编撰于公元前四五世纪,但是却对此后至少1000年里的亚洲军事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在应仁战争期间,武士们有时候会聚集在一起阅读该书中的某些章节,以增加他们的军事素养。当然,《孙子兵法》教义不太可能被简化到为步兵中那些不识字平民所熟知的程度,但其中所阐述的原则却能够对他们在战场上的部署产生影响。
  结构和控制
  《孙子兵法》中清楚阐明了成功军队的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对某一部队或阵形里的各种要素进行良好组织和适宜控制的必要性。古代把一群人划分为不同等级体系有其严格的界定:
  “一人为单,两人为俩,三人为仨,仨俩为伍,两伍为什,五什为队,两队为卒,两卒为营,两营为团,两团为群,两群为旅,两旅为军。每级有上下。治众如治寡。”
  此时军队的结构与今天并无重大不同。当今军队所面临的挑战,在距离遥远的情况下,如何调控各种技术装备以及人力。而对于历史上的亚洲军队而言,他们在绝大多数时间面对的一项挑战,就是经常要在相对狭小的地域中控制数量庞大的人员。总而言之,面对时常会出现的能导致正在作战的军队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样可以乘机取胜。
  对庞大的步兵部队进行控制,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每个士兵在指挥体系中有一个清晰的位置,并能够据此在战场上引导自己。考虑到第一点,尽管不同的军队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地区特色,但孙子所列出的划分原则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军队,而士兵们所持的武器往往就决定了其在军队和战场中的位置。因此,18世纪的中国军队和15世纪相比,虽然使用火药武器(步枪和火炮)部队的地位更加突出,但两者却在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步兵的作用
第二章 骑兵战
第三章 指挥与控制
第四章 围攻战
第五章 海战
参考书目举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