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1705
  • 作      者:
    李锐,吴伟,金哲编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从事苏联和东欧现代史研究,研究方向是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参与写作的主要著作有《斯拉夫文明》《苏联兴亡史纲》,相关论文发表在《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和《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等文集中。
  吴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苏联历史、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历史与现状、外国军事历史研究。发表了上述各研究方向的专著及论文多部(篇),独著有:《苏联与“波兰问题”(1939-1945)》《勃列日涅夫传》,参与写作的著作有:《重振大国雄风——普京的外交战略》《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等。
  金哲,女,1972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亚处副处长。研究领域为俄罗斯现代史。2006年7月-2007年7月曾获福特基金会资助,赴俄罗斯进修一年。曾在俄罗斯《社会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中俄社会结构比较研究》,并参与多部专著、译著的写作和翻译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这两个组织形成的历史背景、进程、组织机构、活动及其终结,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两个组织的情况,以及“二战”后约四十年的冷战史。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二战”后由当时的苏联与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间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和经济合作组织。它们是战后冷战的产物,伴随冷战进程而形成、发展直至终结。
展开
精彩书摘
  40年9月27日,为把战火扩展到太平洋地区,转移世人对欧洲战场的注意力,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同盟条约,正式结成柏林一罗马一东京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同盟条约还特意说明它不是针对苏联的,不会影响各缔约国与苏联现存的政治关系。但在实际上,德国一直在为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做准备,威逼利诱东欧的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三国加入轴心同盟就是它的一个步骤,以便它在欧洲控制更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霍尔蒂在匈牙利建立了军事独裁政府,与协约国签署《特里亚农和约》,使得匈牙利丧失了2/3的领土和半数人口,因此使得恢复传统疆界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匈牙利全国到处蔓延。30年代法西斯势力兴起后,霍尔蒂政府想仰仗希特勒德国来更改疆界,在复兴匈牙利民族的要求下扩军备战。1938年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时,匈牙利借机分吃了一大块;当希特勒军队占领捷克时,霍尔蒂政府的军队又配合德军开进了卢西尼亚,使外喀尔巴阡山南部土地归属匈牙利,这就是第一次维也纳仲裁时匈牙利的收获。
  匈牙利在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中得了不少好处,尽管如此,当看到希特勒德国日渐明显的侵略波兰的企图时,匈牙利还是有些胆怯,怕卷入战争和希特勒德国站到一起。1939年7月24日,匈牙利总理特莱基致信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表示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匈牙利将按照轴心国的政策决定其政策。但就在同一天,特莱基害怕德、意两国产生误会,又发去一封信,重申从道义上匈牙利不能够对波兰采取武装行动,显示了匈牙利政府的矛盾心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33
一 西方军事合作的加强/33
北约的成立/33
德国的分裂/37
西德加入北约/40
二 苏联悄然调整对外政策/43
东方阵营面临挑战/43
东欧国家的领土之忧/45
奥地利模式/46
三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47
西方国家拒绝召开全欧安全会议/47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51
《华沙条约》的批准/56

第二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组织机构及其发展概况/60
一 华沙条约组织的机构设置/60
政治协商委员会/60
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62
国防部长委员会/64
外交部长委员会/64
二 华沙条约组织的机构改革/65
加强华约组织的军事现代化/65
政治机构的改革/66
军事指挥机构的改革/70
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法律地位的认定/73
三 华沙条约成员国的变动及其条约的期限/76
蒙古人民共和国申请加入华约/76
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78
条约的期限/79

第三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主要政治活动/80
一 谋求欧洲和平的提案/80
欧洲集体安全条约草案/80
拉帕茨基计划/82
华约与北约互不侵犯公约草案/84
裁军措施/85
呼吁召开全欧安全会议/86
二 应对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危机/87
修建柏林墙/88
对古巴危机的态度/91
三 华约国家势力向欧洲以外扩张/93
与西德签订双边条约/93
苏联加强对亚非拉的渗透/94
保加利亚对亚非拉的援助/95

第四章 华沙条约组织内部关系的调整与变化/98
一 1956年危机/98
苏联对波兰事件的反应/98
苏联出兵匈牙利/101
驻东欧国家苏军法律地位的确定/104
苏联军队和专家撤出罗马尼亚/107
二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08
扼杀“布拉格之春”/108
请求苏联出兵/111
勃列日涅夫提出“有限主权论”/113
三 苏联与阿尔巴尼亚关系恶化/114
发罗拉海军基地争端/115
阿尔巴尼亚的抗议/117
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119

第五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力量/121
一 苏联的军事力量/121
苏联的军事管理体制和军事力量/121
苏联的总体军事战略思想/127
苏联的核战略/129
二 华约组织东欧成员国的军事力量状况/132
波兰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3
民主德国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4
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5
保加利亚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7
匈牙利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8
罗马尼亚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9
三 苏联驻扎在东欧国家的部队/140
苏联驻民主德国集团军群/140
苏联驻波、匈、捷集团军/142
四 华约组织的武器装备/143
常规武器/143
巡航导弹/146
华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武器贸易/147

第六章 华约与北约的军备控制和裁军谈判/149
一 华约与北约面对面的谈判/149
十国裁军委员会/149
签署核不扩散条约/151
二 欧洲常规裁军谈判/153
中欧裁军谈判/153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谈判/160
三 限制和裁减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164

第七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171
一 变化从内部开始/172
1980年波兰军管/172
苏联东欧的裁军热潮/173
风雨飘摇的东欧/175
二 曲终人散/179
改革华约组织的建议/179
华约组织解散军事机构和走向终结/182
附录一 华沙条约组织大事记/187
附录二 华沙条约组织会议通过的正式文件目录/202
附录三 华约和北约军事力量对比表/209

经济互助委员会
第一章 苏联与东欧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结构/213
一 自然资源状况/213
二 劳动力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217

第二章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224
一 经互会条约的签订/224
二 经互会的组织机构/226

第三章 经互会发展的主要阶段/243
一 创始阶段/243
二 规范行动准则阶段/245
三 经济一体化阶段/246
四 制定国家经济战略阶段/249

第四章 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体制及其特点/258
一 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体制/258
二 经互会经济合作体制的特点/289

第五章 经互会与世界经济的关系/296
一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296
二 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301
三 与国际组织的关系/304

第六章 经互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308
一 经互会取得的成就/308
二 经互会存在的问题/311

第七章 经互会使命的终结/337
一 经互会的解散/337
二 经互会解体后遗留的问题/341
附录一 经互会大事年表/346
附录二 经互会重要文件目录/35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